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23页 |
1.2.1 大掺量工业废渣水泥基材料早期水化 | 第15页 |
1.2.2 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发展 | 第15-18页 |
1.2.3 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早期变形与开裂 | 第18-20页 |
1.2.4 混凝土早期开裂试验方法与评价指标模型 | 第20-23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4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26-34页 |
2.1 原材料及配合比 | 第26-30页 |
2.1.1 原材料 | 第26-28页 |
2.1.2 配合比 | 第28-3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0-34页 |
2.2.1 水化热测定试验(微量热) | 第30页 |
2.2.2 X射线衍射试验 | 第30页 |
2.2.3 TG-DSC试验 | 第30-31页 |
2.2.4 扫描电镜 | 第31页 |
2.2.5 压汞试验(MIP) | 第31页 |
2.2.6 超声波测动弹模 | 第31-32页 |
2.2.7 混凝土内部湿度测试 | 第32页 |
2.2.8 毛细管负压测试 | 第32-33页 |
2.2.9 温度-应力试验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温-湿度耦合大掺量工业废渣水泥基材料早期水化历程 | 第34-59页 |
3.1 工业废渣及掺量对水泥基材料早期水化进程影响 | 第34-43页 |
3.1.1 大掺量粉煤灰和矿渣粉对水泥水化诱导期的影响 | 第36-37页 |
3.1.2 大掺量粉煤灰和矿渣粉对水泥水化加速期的影响 | 第37-38页 |
3.1.3 大掺量粉煤灰和矿渣粉对水泥水化减速期的影响 | 第38-39页 |
3.1.4 大掺量粉煤灰和矿渣粉对水泥水化早期(1天以后)的影响 | 第39页 |
3.1.5 大掺量粉煤灰胶凝体系中粉煤灰的水化机理 | 第39-42页 |
3.1.6 大掺量矿渣粉胶凝体系中矿渣粉的水化机理 | 第42-43页 |
3.2 温度-水化耦合对大掺量工业废渣水泥基材料水化程度的影响 | 第43-53页 |
3.2.1 大掺量粉煤灰和矿渣粉对胶凝材料水化热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2 温度对大掺量工业废渣胶凝材料早期水化的影响 | 第45-50页 |
3.2.3 大掺量工业废渣胶凝材料的活化能 | 第50-53页 |
3.3 水胶比对大掺量工业废渣水泥基材料水化程度的影响 | 第53-55页 |
3.4 温-湿度耦合大掺量工业废渣水泥基材料水化模型 | 第55-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多场耦合条件下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早期开裂抗力 | 第59-73页 |
4.1 大掺量工业废渣对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59-61页 |
4.2 大掺量工业废渣对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的影响 | 第61-65页 |
4.2.1 抗拉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关系 | 第61-63页 |
4.2.2 大掺量工业废渣对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的影响 | 第63-65页 |
4.3 大掺量工业废渣对混凝土早期弹模的影响 | 第65-68页 |
4.3.1 超声波测试动弹模与静弹模关系 | 第65-67页 |
4.3.2 大掺量工业废渣对混凝土早期弹模的影响 | 第67-68页 |
4.4 温度-水化耦合大掺量工业废渣早期强度发展模型 | 第68-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多场耦合条件下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早期变形及驱动力 | 第73-122页 |
5.1 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早期自收缩试验研究 | 第74-100页 |
5.1.1 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自收缩试验 | 第74-77页 |
5.1.2 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收缩开裂零点讨论 | 第77-84页 |
5.1.3 大掺量粉煤灰对混凝土早期自收缩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 第84-91页 |
5.1.4 大掺量矿渣粉对混凝土早期自收缩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 第91-98页 |
5.1.5 混掺矿渣粉和粉煤灰对混凝土早期自收缩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 第98-100页 |
5.2 温度对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早期变形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5.3 多场耦合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早期变形计算模型 | 第102-110页 |
5.3.1 湿-热-水化耦合混凝土早期变形及驱动力模型 | 第102-105页 |
5.3.2 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自收缩模型参数分析 | 第105-108页 |
5.3.3 湿-热-水化耦合混凝土早期变形模型验证 | 第108-110页 |
5.4 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早期抗拉徐变与应力松弛 | 第110-120页 |
5.4.1 混凝土早期徐变与应力松弛圆环约束试验计算模型 | 第111-113页 |
5.4.2 混凝土早期应力松弛试验设计 | 第113-114页 |
5.4.3 大掺量工业废渣对混凝土早期应力松弛的影响 | 第114-118页 |
5.4.4 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早期应力松弛计算模型 | 第118-12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六章 多场耦合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早期开裂评价模型及开裂行为模拟. | 第122-134页 |
6.1 基于湿-热-水化多场耦合机制的早期开裂评价模型 | 第122-128页 |
6.1.1 湿-热-水化多场耦合模型 | 第123-125页 |
6.1.2 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模发展模型 | 第125-126页 |
6.1.3 湿-温-水化耦合混凝土早期变形模型 | 第126-127页 |
6.1.4 早期应力松弛系数模型 | 第127页 |
6.1.5 早期开裂风险系数 | 第127-128页 |
6.2 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早期开裂行为模拟分析 | 第128-133页 |
6.2.1 工程背景 | 第128-129页 |
6.2.2 混凝土早期开裂风险评价方案 | 第129页 |
6.2.3 混凝土早期开裂行为模拟及风险评价 | 第129-13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4-139页 |
7.1 结论 | 第134-137页 |
7.2 创新点 | 第137页 |
7.3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62页 |
致谢 | 第162-165页 |
作者简介 | 第165-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