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实践项目文本图件 | 第4-32页 |
下篇:工程设计研究报告 | 第32-108页 |
摘要 | 第33-34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38-46页 |
1.1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38-39页 |
1.1.1 选题提出 | 第3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38-3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39-41页 |
1.2.1 相关著作 | 第39-40页 |
1.2.2 学术论文 | 第40页 |
1.2.3 学位论文 | 第40页 |
1.2.4 综述总结 | 第40-4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41-43页 |
1.3.1 研究范围 | 第41-4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42-4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43-46页 |
1.4.1 文献及档案查阅 | 第43页 |
1.4.2 实地测绘 | 第43页 |
1.4.3 设计研究 | 第43页 |
1.4.4 研究框架 | 第43-46页 |
第二章 下关大马路地段历史沿革与空间演变 | 第46-58页 |
2.1 下关大马路历史沿革 | 第46-52页 |
2.1.1 下关大马路形成初期(1895-1907 年) | 第46-48页 |
2.1.2 下关大马路的发展期(1907-1929 年) | 第48页 |
2.1.3 下关大马路的兴盛期(1929-1937 年) | 第48-51页 |
2.1.4 下关大马路的衰落期(1937-1949 年) | 第51-52页 |
2.1.5 下关大马路的转型期(1949 年至今) | 第52页 |
2.2 下关大马路空间演变 | 第52-56页 |
2.2.1 大马路地段路网形态发展 | 第54-55页 |
2.2.2 大马路地段街区形态演变 | 第55-56页 |
2.3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下关大马路地段兴盛期城市空间与单体建筑研究 | 第58-72页 |
3.1 大马路西段城市建设研究 | 第58页 |
3.2 大马路西段空间特征与风貌 | 第58-62页 |
3.2.1 大马路西段主要街道 | 第58-60页 |
3.2.2 大马路西段空间节点 | 第60-61页 |
3.2.3 大马路西段街区肌理 | 第61-62页 |
3.2.4 大马路历史地段建筑尺度 | 第62页 |
3.3 大马路西段重要建筑研究 | 第62-71页 |
3.3.1 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 | 第63-64页 |
3.3.2 江苏省邮政管理局旧址 | 第64-66页 |
3.3.3 金陵关旧址(已毁) | 第66-69页 |
3.3.4 金陵大旅社(已毁) | 第69-70页 |
3.3.5 江口车站(已毁) | 第70-71页 |
3.4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下关大马路历史地段现状与规划研究 | 第72-84页 |
4.1 大马路西段现状空间环境研究 | 第72-76页 |
4.1.1 大马路西段城市区位分析 | 第72页 |
4.1.2 大马路历史地段现状交通分析 | 第72-73页 |
4.1.3 大马路历史地段现状建筑分析 | 第73-76页 |
4.1.3.1 历史建筑遗存 | 第73-75页 |
4.1.3.2 现状建筑分析 | 第75-76页 |
4.2 大马路西段周边区域规划研究 | 第76-79页 |
4.2.1 大马路西段规划布局 | 第76-77页 |
4.2.2 大马路西段区域交通规划 | 第77页 |
4.2.3 大马路西段区域功能规划 | 第77页 |
4.2.4 城市环境与景观格局分析 | 第77-78页 |
4.2.5 场地用地限制 | 第78-79页 |
4.3 大马路西段SWOT分析 | 第79-80页 |
4.4 大马路西段资源价值评估 | 第80-82页 |
4.4.1 历史价值 | 第80页 |
4.4.2 城市空间价值 | 第80-81页 |
4.4.3 建筑价值 | 第81页 |
4.4.4 经济价值 | 第81-82页 |
4.5 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下关大马路历史地段保护性设计研究 | 第84-106页 |
5.1 大马路西段保护性设计目标与原则 | 第84-85页 |
5.1.1 大马路西段城市设计目标 | 第84页 |
5.1.2 大马路西段城市设计原则 | 第84-85页 |
5.2 大马路西段保护性设计策略 | 第85-86页 |
5.2.1 系统保护现有历史建筑及城市遗存 | 第85页 |
5.2.2 恢复城市肌理与尺度 | 第85-86页 |
5.2.3 修复和设计重要的历史建筑和场景 | 第86页 |
5.2.4 保护性设计的技术与手段 | 第86页 |
5.2.5 合理利用地下空间 | 第86页 |
5.3 大马路西段与城市环境连接性研究 | 第86-89页 |
5.3.1 与城市交通网络连接 | 第86-87页 |
5.3.2 与既有城市功能连接 | 第87-88页 |
5.3.3 与城市景观环境的融合 | 第88-89页 |
5.4 大马路西段城市空间结构保护性设计研究 | 第89-91页 |
5.4.1 空间结构形态的建立 | 第89-90页 |
5.4.2 功能空间流线组织 | 第90页 |
5.4.3 公共开放空间序列构建 | 第90-91页 |
5.5 大马路西段街巷景观风貌保护性设计研究 | 第91-94页 |
5.5.1 下关大马路历史地段西段街巷景观风貌设计策略 | 第91-92页 |
5.5.2 下关大马路历史地段西段街巷空间设计研究 | 第92-94页 |
5.6 大马路西段建筑单体保护性设计研究 | 第94-104页 |
5.6.1 下关大马路历史地段西段建筑单体设计策略 | 第94-97页 |
5.6.2 下关大马路历史地段西段新建筑单体设计 | 第97-104页 |
5.7 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106-108页 |
6.1 设计反思 | 第106-107页 |
6.1.1 保护性设计中的保护与利用 | 第106页 |
6.1.2 大马路历史地段保护性设计与区域提升的关系 | 第106-107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
图表目录 | 第110-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8页 |
附录 | 第118-124页 |
附录一:下关大马路地段城市空间演进 | 第118-120页 |
附录二:金陵关产权书 | 第120-122页 |
附录三:招商局老图纸国营招商局下关办公厅基泰工程公司设计绘图 | 第122-124页 |
作者简介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