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自然灾难与伦理的关系 | 第12-16页 |
一、灾害与灾难的定义与区分 | 第12-13页 |
(一) 灾害、灾难的定义 | 第12-13页 |
(二) 灾害与灾难的区分 | 第13页 |
二、自然灾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伦理问题 | 第13-16页 |
第二章 自然灾难问题伦理探索的历程及价值 | 第16-25页 |
一、人类对自然灾难的探索历程 | 第16-19页 |
(一) 大禹尊重自然的治水法 | 第16页 |
(二) “天难说”与生态和谐的理想境界 | 第16-17页 |
(三) 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灾难说 | 第17页 |
(四) 佛教对灾难的看法 | 第17-18页 |
(五) 原罪说对灾难的解释 | 第18页 |
(六) 近代灾难应对的相关思想 | 第18-19页 |
二、前人对灾难问题探索的伦理成果 | 第19-23页 |
(一) 尊重自然思想在“天人合一”中的体现 | 第19-20页 |
(二) “爱物”思想 | 第20-21页 |
(三) 谨慎对待生命、不干涉他物的和谐发展思想 | 第21-23页 |
三、自然灾难问题伦理探索的当代价值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自然灾难产生及应对所反映出的伦理问题 | 第25-37页 |
一、灾难的发生与人类伦理失范密切相关 | 第25-28页 |
(一) 人类行为与自然灾难形成的联系 | 第25页 |
(二) 自然灾难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行为的道德失范 | 第25-28页 |
二、自然灾难应对中的伦理问题 | 第28-33页 |
(一) 自然灾难应对过程中的道德失范 | 第28-31页 |
(二) 灾难应对中伦理精神的凸现 | 第31-33页 |
三、灾后建设中的伦理应对 | 第33-37页 |
(一) 灾后重建中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 第33-34页 |
(二) 各类监督机构的他律作用 | 第34页 |
(三) 不同道德主体的道德自律 | 第34-37页 |
第四章 防灾减灾的伦理对策 | 第37-46页 |
一、加强道德教育、提高灾难应对的道德水平 | 第37-39页 |
(一)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 第38-39页 |
(二) 关注生命道德教育 | 第39页 |
(三) 提高环境道德教育水平 | 第39页 |
二、确立并遵循灾难应对的伦理原则 | 第39-44页 |
(一) 尊重生命原则 | 第40-41页 |
(二) 尊重生态共同体原则 | 第41页 |
(三) 集体主义原则 | 第41-42页 |
(四) 正义原则 | 第42-43页 |
(五) 真知与行动原则 | 第43-44页 |
三、完善灾难应对的制度伦理设计 | 第44-46页 |
(一) 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合理的道德规范体系 | 第44页 |
(二) 进行制度伦理设计,使灾难应对的伦理制度化 | 第44-45页 |
(三) 加强灾难应对的舆论环境建设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详细摘要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