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1.3.1 国内古代监察制度研究 | 第13页 |
1.3.2 国内近现代纪检监察研究 | 第13-14页 |
1.3.3 十八大后纪检监察研究 | 第14-16页 |
1.3.4 税务系统纪检监察研究 | 第16-17页 |
1.3.5 国外监督研究 | 第17-18页 |
1.3.6 总体评价 | 第18-19页 |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1.5.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1页 |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2.1.1 税务系统 | 第22页 |
2.1.2 税务纪检监察 | 第22-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2.1 领导体制 | 第23页 |
2.2.2 协同理论 | 第23-24页 |
2.2.3 需求层次理论 | 第24-25页 |
第3章 地市国税系统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可行性必要性分析 | 第25-30页 |
3.1 地市国税系统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可行性分析 | 第25-26页 |
3.1.1 层级结构的差异性为改革提供了可能 | 第25-26页 |
3.1.2 垂直管理的独立性为改革提供了便利 | 第26页 |
3.1.3 时空距离的适中性为改革提供了便捷 | 第26页 |
3.2 地市国税系统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必要性分析 | 第26-30页 |
3.2.1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选择 | 第27页 |
3.2.2 加强基层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需要 | 第27-28页 |
3.2.3 有效解决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结构问题的必要举措 | 第28-30页 |
第4章 地市国税系统纪检监察问题分析—以枣庄市国税系统为例 | 第30-49页 |
4.1 枣庄市国税系统纪检监察现状 | 第30-34页 |
4.1.1 枣庄市概况 | 第30页 |
4.1.2 枣庄市国税系统概况 | 第30-31页 |
4.1.3 枣庄市国税系统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 | 第31页 |
4.1.4 枣庄市国税系统纪检监察干部任免及领导关系 | 第31-32页 |
4.1.5 枣庄市国税系统纪检监察工作情况 | 第32-34页 |
4.2 地市国税系统纪检监察领导体制问题 | 第34-39页 |
4.2.1 双重领导体制下纪检监察独立性不足 | 第34-36页 |
4.2.2 一元化领导体制下纪检监察效率低下 | 第36-38页 |
4.2.3 职能制领导体制下纪检监察职责不清 | 第38-39页 |
4.3 地市国税系统纪检监察制度建设问题 | 第39-43页 |
4.3.1 制度体系缺乏系统性 | 第40-41页 |
4.3.2 制度设计缺乏可行性 | 第41-42页 |
4.3.3 制度执行缺乏操作性 | 第42-43页 |
4.4 地市国税系统纪检监察队伍建设问题 | 第43-49页 |
4.4.1 个人需要无法满足工作主动性不足 | 第44-45页 |
4.4.2 个人能力素质不高工作能动性不强 | 第45-47页 |
4.4.3 队伍建设力量不强工作效果不理想 | 第47-49页 |
第5章 地市国税系统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对策 | 第49-60页 |
5.1 地市国税系统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思路 | 第49-51页 |
5.1.1 指导思想 | 第49页 |
5.1.2 总体目标 | 第49-50页 |
5.1.3 基本原则 | 第50-51页 |
5.2 地市国税系统纪检监察工作领导体制改革对策 | 第51-56页 |
5.2.1 纪律审查“一体化”机制 | 第51-54页 |
5.2.2 地市国税机关纪检组监察室工作职责 | 第54-55页 |
5.2.3 县(区、市)国税机关纪检组监察室工作职责 | 第55页 |
5.2.4 独立的纪检监察干部选拔任用教育考核制度 | 第55-56页 |
5.3 地市国税系统纪检监察工作运行机制改革对策 | 第56-60页 |
5.3.1 协同监督运行机制 | 第56-57页 |
5.3.2 双向检查制度 | 第57页 |
5.3.3 双向反馈制度 | 第57-58页 |
5.3.4 双向移交制度 | 第58页 |
5.3.5 双向监督制度 | 第58-6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