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6页 |
1.3.1 BIM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PC建筑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3 施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18-19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1-31页 |
2.1 BIM技术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1.1 BIM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 第21-22页 |
2.1.2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价值 | 第22-23页 |
2.1.3 施工企业BIM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4页 |
2.2 PC建筑的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2.1 PC建筑概念 | 第24-25页 |
2.2.2 PC建筑的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2.2.3 PC结构的特点 | 第26-28页 |
2.3 施工技术理论的基础 | 第28-29页 |
2.3.1 二次结构智能排布技术 | 第28页 |
2.3.2 综合支吊架集成布置技术 | 第28-29页 |
2.4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中天建设PC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31-37页 |
3.1 中天建设实施建筑工业化现状 | 第31页 |
3.2 中天建设PC建筑施工技术研发历程 | 第31-33页 |
3.2.1 启动阶段 | 第32页 |
3.2.2 成长阶段 | 第32页 |
3.2.3 成熟阶段 | 第32-33页 |
3.3 中天建设PC建筑项目施工技术分析 | 第33-35页 |
3.3.1 中天建设PC建筑项目施工技术应用介绍 | 第33-35页 |
3.3.2 中天建设PC建筑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 第35页 |
3.4 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BIM视角下二次结构智能排布技术 | 第37-47页 |
4.1 二次结构智能排布技术 | 第37页 |
4.2 中天建设二次结构智能排布技术的研发 | 第37-41页 |
4.2.1 需求分析 | 第37-38页 |
4.2.2 界面设计 | 第38-39页 |
4.2.3 功能实现结果 | 第39-41页 |
4.3 BIM技术对二次结构智能排布技术的影响 | 第41-43页 |
4.3.1 图纸预审 | 第41页 |
4.3.2 三维技术交底 | 第41页 |
4.3.3 出图 | 第41-42页 |
4.3.4 机电专业协调 | 第42页 |
4.3.5 工程量统计 | 第42页 |
4.3.6 4D施工模拟 | 第42-43页 |
4.4 BIM技术模型的构建与优化 | 第43-45页 |
4.4.1 针对二次结构智能排布技术的BIM技术模型的构建和优化的一般步骤 | 第43页 |
4.4.2 针对二次结构智能排布技术的BIM技术模型的构建和优化的验证 | 第43-45页 |
4.5 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 第45-46页 |
4.6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BIM技术下综合支吊架集成布置技术分析 | 第47-61页 |
5.1 PC建筑综合支吊集成布置技术 | 第47-48页 |
5.2 BIM技术在综合支吊集成布置中的作用 | 第48-49页 |
5.3 中天建设综合支吊集成布置技术的研发 | 第49-50页 |
5.4 BIM技术模型的构建与优化 | 第50-58页 |
5.4.1 针对综合支吊集成布置技术的BIM技术模型的构建和优化的一般步骤 | 第50-52页 |
5.4.2 针对综合支吊集成布置技术的BIM技术模型的验证 | 第52-58页 |
5.5 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 第58页 |
5.6 小结 | 第58-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1页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