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加密与解密论文

STL模型的无损水印算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三维模型特征简介第14-17页
        1.2.1 三维模型的表示方法第14-15页
        1.2.2 网格模型的数据结构第15-16页
        1.2.3 网格模型水印特点第16-17页
    1.3 网格模型无损水印技术研究现状第17-21页
        1.3.1 可逆水印技术研究现状第17-20页
        1.3.2 实体重排序方法研究现状第20-21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构第21-24页
        1.4.1 本文主要工作第21-22页
        1.4.2 基本结构第22-24页
第2章 网格模型无损水印相关理论研究第24-31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数字水印概述第24-29页
        2.2.1 数字水印相关概念第24-26页
        2.2.2 数字水印的分类第26-27页
        2.2.3 数字水印系统的性能评价第27-29页
    2.3 网格模型无损水印技术介绍第29-30页
        2.3.1 可逆水印技术第29页
        2.3.2 实体重排序技术第29-30页
    2.4 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基于实体重排序的STL模型无损水印算法第31-42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平分编码树介绍第31-32页
    3.3 算法实现第32-37页
        3.3.1 STL模型数据预处理第33页
        3.3.2 水印嵌入第33-35页
        3.3.3 水印提取第35-37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7-41页
        3.4.1 容量分析第37-39页
        3.4.2 时间性能分析第39-40页
        3.4.3 鲁棒性分析第40-41页
    3.5 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基于比特位映射和实体重排序的STL模型无损水印算法第42-52页
    4.1 引言第42页
    4.2 相关知识第42-45页
        4.2.1 Huang等人的算法第42-43页
        4.2.2 比特位映射第43-45页
    4.3 算法实现第45-48页
        4.3.1 数据预处理第45-46页
        4.3.2 水印嵌入第46-47页
        4.3.3 水印提取第47-48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8-51页
        4.4.1 容量分析第49-50页
        4.4.2 时间性能分析第50页
        4.4.3 鲁棒性分析第50-51页
    4.5 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STL模型无损水印系统设计及实现第52-60页
    5.1 开发环境第52-53页
        5.1.1 OpenGL库的相关知识第52-53页
        5.1.2 OpenGL库使用环境的配置第53页
    5.2 系统模块设计第53页
    5.3 系统实现第53-59页
        5.3.1 算法I的实现第54-57页
        5.3.2 算法II的实现第57-58页
        5.3.3 系统主要功能界面第58-59页
    5.4 小结第59-60页
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67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研究项目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条件随机场的自适应BLP访问控制模型研究
下一篇:交通场景自动语义标记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