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新闻的网络专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本文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基本概念论述 | 第17-19页 |
1.5.1 灾难新闻网络专题的历史发展 | 第17-18页 |
1.5.2 灾难新闻网络专题的定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灾难新闻网络专题的传播框架 | 第19-34页 |
2.1 传播框架的概念 | 第19-22页 |
2.1.1 框架的来源 | 第19-21页 |
2.1.2 传播框架的含义 | 第21-22页 |
2.2 灾难新闻网络专题传播框架的含义 | 第22-23页 |
2.3 灾难新闻网络专题传播框架诸影响要素分析 | 第23-31页 |
2.3.1 灾难事件的特点分析 | 第23-24页 |
2.3.2 整体文化传播框架的影响分析 | 第24-25页 |
2.3.3 灾难新闻网络专题的传播环境分析 | 第25-26页 |
2.3.4 网络受众的外在需求分析 | 第26-29页 |
2.3.5 网络媒介提供的“使用”分析 | 第29-31页 |
2.4 灾难新闻网络专题传播框架的优化 | 第31-34页 |
2.4.1 网络媒介的自我优化 | 第31-32页 |
2.4.2 受众的参与优化 | 第32-34页 |
第3章 灾难新闻网络专题的编辑制作分析 | 第34-47页 |
3.1 专题报道的页面设计 | 第34-36页 |
3.1.1 版式设计 | 第34-35页 |
3.1.2 视觉设计 | 第35页 |
3.1.3 新闻链接设计 | 第35-36页 |
3.2 专题报道的标题制作 | 第36-40页 |
3.2.1 栏目标题制作 | 第36-38页 |
3.2.2 首页索引新闻标题制作 | 第38-39页 |
3.2.3 二级页面新闻标题制作 | 第39-40页 |
3.3 专题报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 | 第40-41页 |
3.3.1 文字 | 第40-41页 |
3.3.2 图片、图集 | 第41页 |
3.3.3 视频、FLASH动画 | 第41页 |
3.4 专题报道的互动渠道设计 | 第41-44页 |
3.4.1 网友评论、网友跟帖 | 第42页 |
3.4.2 手动点赞 | 第42-43页 |
3.4.3 一键分享 | 第43-44页 |
3.5 专题报道编辑制作的新变化 | 第44-47页 |
3.5.1 引入数据新闻元素 | 第44-46页 |
3.5.2 增加媒体的自我反思报道 | 第46-47页 |
第4章 灾难新闻网络专题的传播优势与不足 | 第47-62页 |
4.1 灾难新闻网络专题的传播优势 | 第47-55页 |
4.1.1 以秒为单位的实时信息更新 | 第47-48页 |
4.1.2 多样化的信息形式 | 第48-51页 |
4.1.3 联动式的互动渠道 | 第51-52页 |
4.1.4 正面为主的舆论引导 | 第52-54页 |
4.1.5 融合多种传播 | 第54-55页 |
4.2 灾难新闻网络专题的不足 | 第55-62页 |
4.2.1 过度使用超链接、超文本 | 第55-57页 |
4.2.2 信息过载、真真假假 | 第57-59页 |
4.2.3 人文关怀不足 | 第59-60页 |
4.2.4 内容同质 | 第60-62页 |
第5章 灾难新闻网络专题的完善 | 第62-71页 |
5.1 强化把关功能 | 第62-64页 |
5.1.1 强化网络媒体的“把关”功能 | 第62-63页 |
5.1.2 强化网络编辑的“把关”功能 | 第63-64页 |
5.2 加强信息解读 | 第64-66页 |
5.2.1 网站新闻编辑的解读 | 第64-65页 |
5.2.2 受众的解读 | 第65页 |
5.2.3 专家的解读 | 第65-66页 |
5.3 融入策划元素 | 第66-69页 |
5.3.1 注重页面设计 | 第67-68页 |
5.3.2 合理运用色彩元素 | 第68页 |
5.3.3 引入数据新闻 | 第68-69页 |
5.4 培养复合型人才 | 第69-71页 |
总结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