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低聚果糖 | 第11-13页 |
1.1.1 低聚果糖概述 | 第11-12页 |
1.1.2 低聚果糖功效 | 第12页 |
1.1.3 低聚果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 β-果糖基转移酶和米曲霉 | 第13-15页 |
1.2.1 β-果糖基转移酶概述及其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2 米曲霉概述及其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基因工程和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15-17页 |
1.3.1 基因工程概述 | 第15页 |
1.3.2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3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简介 | 第16页 |
1.3.4 毕赤巴氏酵母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 本课题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4.2 选题依据 | 第17-18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4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高产Β-果糖基转移酶的米曲霉菌株的筛选及其基因的克隆鉴定 | 第19-32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19页 |
2.2.2 菌株和培养基 | 第19-20页 |
2.2.3 仪器与设备 | 第2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2.3.1 蔗果三糖标曲的绘制 | 第20-21页 |
2.3.2 孢子悬浮液制备 | 第21页 |
2.3.3 生长曲线的建立 | 第21页 |
2.3.4 菌丝体处理 | 第21页 |
2.3.5 粗酶液的制备 | 第21-22页 |
2.3.6 酶活力测定 | 第22页 |
2.3.7 菌株A-F04的β-FTase基因鉴定 | 第22-23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3-31页 |
2.4.1 六株米曲霉菌株产β-FTase能力分析 | 第23-28页 |
2.4.2 菌株A-F04的β-FTase基因鉴定分析 | 第28-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米曲霉A-F04的Β-果糖基转移酶基因库构建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2-42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32-34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2-33页 |
3.2.2 菌株和培养基 | 第33页 |
3.2.3 仪器与设备 | 第33-34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3.3.1 载体pPIC9K的分析 | 第34-35页 |
3.3.2 米曲霉A-F04的β-FTase的载体基因库的构建 | 第35-36页 |
3.3.3 菌株A-F04的β-FTae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6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3.4.1 pPIC9K-β-FTase载体基因库的构建 | 第36-38页 |
3.4.2 菌株A-F04的β-FTae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8-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Β-果糖基转移酶基因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的构建及甲醇诱导表达 | 第42-63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42-44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42-43页 |
4.2.2 菌株和培养基 | 第43页 |
4.2.3 仪器与设备 | 第43-44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4-52页 |
4.3.1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44-46页 |
4.3.2 米曲霉总RNA提取与cDNA的合成 | 第46页 |
4.3.3 重组质粒pPIC9K-FTase-His6的构建 | 第46-49页 |
4.3.4 重组质粒pPIC9K-FTase-His6的线性化 | 第49-50页 |
4.3.5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其电转化 | 第50-51页 |
4.3.6 高拷贝酵母转化子的筛选 | 第51页 |
4.3.7 重组菌发酵液的酶活检测 | 第51页 |
4.3.8 不同浓度甲醇诱导重组菌表达β-FTase | 第51-52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2-62页 |
4.4.1 PCR扩增“FTase-His6”基因片段 | 第52-53页 |
4.4.2 重组质粒pPIC9K-FTase-His6的构建 | 第53-56页 |
4.4.3 重组质粒的线性化 | 第56-57页 |
4.4.4 重组质粒电转毕赤酵母(营养缺陷筛选) | 第57页 |
4.4.5 高拷贝酵母转化子的筛选(遗传霉素法) | 第57-59页 |
4.4.6 不同浓度的甲醇诱导以及不同时间段发酵液酶活测定 | 第59-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本文结论 | 第63-64页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附录1 | 第73-75页 |
附录2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