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斯噪声下通信信号接收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 | 第12-13页 |
1.2 脉冲噪声建模及信号处理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1.2.1 脉冲噪声建模 | 第14-16页 |
1.2.2 稳定分布噪声下信号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稳定分布噪声下通信信号接收技术 | 第18-22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贡献及结构安排 | 第22-26页 |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3.2 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24-25页 |
1.3.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脉冲噪声概率分布及其参数估计 | 第26-44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α稳定分布的基本概念 | 第26-30页 |
2.3 α稳定分布随机变量的仿真方法 | 第30-31页 |
2.4 α稳定分布的重要特性 | 第31-34页 |
2.4.1 稳定分布的基本性质 | 第31-32页 |
2.4.2 稳定分布变量的矩 | 第32-34页 |
2.5 SαS噪声的参数估计 | 第34-43页 |
2.5.1 常规参数估计方法 | 第34-37页 |
2.5.2 基于FIR滤波的估计方法 | 第37-39页 |
2.5.3 估计方法的优化 | 第39-41页 |
2.5.4 仿真分析 | 第41-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脉冲噪声下同步性能分析与算法设计 | 第44-76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信号与噪声模型 | 第44-46页 |
3.3 同步性能限分析与最佳训练序列设计 | 第46-53页 |
3.3.1 Fisher信息矩阵推导 | 第46-48页 |
3.3.2 CRLB计算 | 第48-51页 |
3.3.3 最佳同步序列设计 | 第51-53页 |
3.4 基于最大似然测度的梯度方法 | 第53-55页 |
3.5 基于鲁邦测度的全局优化方法 | 第55-60页 |
3.5.1 鲁邦的代价函数 | 第55-57页 |
3.5.2 基于全局优化的估计方法 | 第57-60页 |
3.6 基于分数低阶矩测度的搜索方法 | 第60-68页 |
3.6.2 分数低阶互相关测度 | 第61-64页 |
3.6.3 优化问题求解 | 第64-66页 |
3.6.4 优化的阶数p | 第66-68页 |
3.7 三种同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对比 | 第68-69页 |
3.8 理论计算与数值仿真结果 | 第69-75页 |
3.8.1 优化训练序列性能 | 第70-71页 |
3.8.2 同步算法性能 | 第71-75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四章 脉冲噪声下鲁棒的信号解调方法 | 第76-110页 |
4.1 引言 | 第76-77页 |
4.2 CPFSK信号与噪声模型 | 第77-78页 |
4.3 白脉冲噪声下CPFSK信号解调 | 第78-90页 |
4.3.1 相干解调 | 第78-84页 |
4.3.2 非相干解调 | 第84-90页 |
4.4 突发脉冲噪声下CPFSK信号解调 | 第90-98页 |
4.4.1 噪声模型 | 第90-91页 |
4.4.2 相干解调 | 第91-95页 |
4.4.3 非相干解调 | 第95-97页 |
4.4.4 误码率性能分析的讨论 | 第97-98页 |
4.5 LM信号的解调 | 第98-102页 |
4.5.1 信号模型 | 第98-99页 |
4.5.2 解调算法 | 第99-101页 |
4.5.3 性能分析 | 第101-102页 |
4.6 数值计算与仿真结果 | 第102-108页 |
4.6.1 CPFSK信号解调性能 | 第103-107页 |
4.6.2 QPSK信号解调性能 | 第107-10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五章 Myriad滤波与无记忆预处理方法 | 第110-129页 |
5.1 引言 | 第110-111页 |
5.2 通带myriad滤波 | 第111-116页 |
5.2.1 系统模型与改进的带通myriad滤波 | 第111-115页 |
5.2.2 带通myriad滤波的扩展 | 第115-116页 |
5.3 优化的无记忆预处理 | 第116-123页 |
5.3.1 优化问题建模 | 第116-118页 |
5.3.2 特殊情况下的闭合解 | 第118-120页 |
5.3.3 一般情况下的数值解 | 第120-122页 |
5.3.4 仿真分析 | 第122-123页 |
5.4 无记忆的Clipper预处理 | 第123-127页 |
5.4.1 具有优化门限的Clipper | 第123-127页 |
5.4.2 仿真分析 | 第12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9-131页 |
6.1 本文贡献 | 第129-130页 |
6.2 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45-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