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美标志特有的艺术特征和设计手法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 1.5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 2 标志设计中融入数学美 | 第14-20页 |
| 2.1 数学美的概念 | 第15-16页 |
| 2.2 标志设计中数学美理论的提出 | 第16页 |
| 2.3 标志形式的永恒性美感来源于数学美 | 第16-17页 |
| 2.4 探寻数学美规律在标志设计中的结合点 | 第17-20页 |
| 2.4.1 数学美的本质规律 | 第18-19页 |
| 2.4.2 标志设计的艺术规律 | 第19-20页 |
| 3 数学美标志的艺术特征 | 第20-30页 |
| 3.1 数学美标志的简洁性 | 第20-24页 |
| 3.1.1 源自符号的简洁 | 第21-22页 |
| 3.1.2 源自抽象的简洁 | 第22-23页 |
| 3.1.3 源自统一的简洁 | 第23-24页 |
| 3.2 数学美标志的和谐性 | 第24-27页 |
| 3.2.1 源自整合的和谐 | 第24-25页 |
| 3.2.2 源自对称的和谐 | 第25-26页 |
| 3.2.3 源自秩序的和谐 | 第26-27页 |
| 3.3 数学美标志的超越性 | 第27-29页 |
| 3.3.1 源自跨时间传播的超越 | 第27-28页 |
| 3.3.2 源自跨地域传播的超越 | 第28-29页 |
| 3.4 小结 | 第29-30页 |
| 4 数学美标志的设计手法 | 第30-43页 |
| 4.1 数形结合 | 第30-33页 |
| 4.2 冗形处理 | 第33-36页 |
| 4.2.1 消除冗形 | 第33-35页 |
| 4.2.2 转换冗形 | 第35-36页 |
| 4.3 秩序调整 | 第36-41页 |
| 4.3.1 重复的数学秩序 | 第36-39页 |
| 4.3.2 对称的数学秩序 | 第39-40页 |
| 4.3.3 渐变的数学秩序 | 第40-41页 |
| 4.4 小结 | 第41-43页 |
| 5 数学美标志的前景展望 | 第43-44页 |
| 6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 | 第47-48页 |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