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隧道围岩形变量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第9-10页
    1.2 现有测量方法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接触性测量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非接触性测量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数字图像处理监测隧道形变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系统设计第17-26页
    2.1 系统硬件设计第17-22页
        2.1.1 “井”字标靶的设计第19-20页
        2.1.2 光学成像元件第20页
        2.1.3 镜头第20-21页
        2.1.4 激光点的特点第21-22页
    2.2 系统软件设计第22-25页
        2.2.1 整体结构模块第22-23页
        2.2.2 软件算法组成第23-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图像预处理第26-44页
    3.1 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第26-28页
        3.1.1 数字图像的数学表示第26-27页
        3.1.2 几种常见的数字图像第27-28页
    3.2 图像滤波第28-35页
        3.2.1 高斯滤波第28-31页
        3.2.2 形态学滤波第31-35页
    3.3 不同颜色网格分割第35-39页
        3.3.1 颜色空间模型第35-37页
        3.3.2 基于RGB和HSI空间模型的颜色分割第37-39页
    3.4 十字交叉点提取第39-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网格空间位置重建第44-58页
    4.1 坐标空间建模第44-51页
        4.1.1 畸变对测量的影响第45-47页
        4.1.2 坐标空间分配第47-51页
    4.2 连通体标记第51-55页
        4.2.1 区域的连通性分析第51-52页
        4.2.2 连通区域标记第52-55页
    4.3 网格空间坐标建立第55-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光斑定位第58-68页
    5.1 光斑图像分割第58-61页
        5.1.1 阈值分割第58-60页
        5.1.2 光斑中心位置定位第60-61页
    5.2 光斑图像的区域定位第61-66页
    5.3 光斑图像的精确定位第66-67页
    5.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空间坐标转换第68-79页
    6.1 数字图像坐标系第68-69页
    6.2 空间折算系数第69-75页
        6.2.1 现有算法分析第70-71页
        6.2.2 本文采用的算法第71-75页
    6.3 实验结果分析第75-7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7.1 本文总结第79-80页
    7.2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致谢第85-8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本体的通用产品结构辅助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BiFeO3薄膜光电极的制备与改性及其光电化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