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胃1号方联合低剂量替吉奥治疗高龄晚期胃癌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7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7-33页 |
1 晚期胃癌的调查概况 | 第17页 |
2 晚期胃癌西医治疗进展 | 第17-21页 |
2.1 单药化疗 | 第17页 |
2.2 联合化疗 | 第17-20页 |
2.3 晚期胃癌的靶向治疗 | 第20-21页 |
3 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 第21-22页 |
4 中医中药治疗晚期胃癌临床应用进展 | 第22-25页 |
4.1 晚期胃癌中医病因病机 | 第22-23页 |
4.2 中医治疗晚期胃癌进展 | 第23-25页 |
4.2.1 中医中药治疗晚期胃癌的理论研究 | 第23页 |
4.2.2 单纯中医中药治疗晚期胃癌 | 第23-24页 |
4.2.3 中医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 | 第24-25页 |
5 替吉奥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进展 | 第25-27页 |
5.1 替吉奥的作用机理及临床治疗晚期胃癌进展 | 第25-27页 |
5.2 替吉奥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 第27页 |
6 小结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3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3-37页 |
1 研究目标 | 第33页 |
2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2.1 病例诊断标准 | 第33页 |
2.2 制定入组病例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第33-34页 |
2.2.1 研究对象 | 第33页 |
2.2.2 病例诊断标准 | 第33页 |
2.2.3 病例入组标准 | 第33-34页 |
2.2.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34页 |
2.2.5 病例脱落标准 | 第34页 |
3 治疗方法 | 第34页 |
4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4.1 病例采集 | 第34-35页 |
4.2 数据的初步提取 | 第35页 |
4.3 数据录入后筛选 | 第35-36页 |
4.4 数据导入与分析 | 第36页 |
5 评价标准 | 第36-37页 |
5.1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 第36页 |
5.2 生活质量状况评估 | 第36页 |
5.3 生存情况 | 第36页 |
5.4 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 第36页 |
5.5 数据处理分析标准 | 第36-37页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第37-44页 |
1.入组病例一般资料情况 | 第37-38页 |
2.研究结果 | 第38-43页 |
2.1 实体瘤客观疗效分析 | 第38-39页 |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 | 第39-40页 |
2.3 三组患者生存期比较分析 | 第40-43页 |
3 治疗组毒性反应发生情况 | 第43-44页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44-51页 |
1 晚胃1号方药物组成、临床功效及理论依据 | 第44-45页 |
2 研究结果 | 第45-47页 |
2.1 近期疗效 | 第46页 |
2.1.1 实体瘤客观疗效结果 | 第46页 |
2.1.2 对KPS评分的影响结果 | 第46页 |
2.2 远期疗效 | 第46页 |
2.3 临床安全性分析 | 第46-47页 |
3 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4 结论 | 第49-50页 |
5 不足之处 | 第50页 |
6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综述 | 第54-61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