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储存与运输论文--矿场油气集输与处理论文--油气集输工艺论文

板北油田不加热集油水力热力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乳状液/油水混合液黏度计算第11-12页
        1.2.2 集油管道的水力计算模型第12-13页
        1.2.3 集油管道的热力模型第13-14页
        1.2.4 不加热集油工艺及边界条件第14页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14-17页
        1.3.1 研究目标第14-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高含水油水混合体系黏度模型优选第17-32页
    2.1 研究对象及其物性测试结果第17-20页
        2.1.1 实验对象与测试项目第17页
        2.1.2 油样特性测试结果第17-20页
    2.2 不同含水率板北油油水两相体系的黏温曲线第20-24页
        2.2.1 高含水油水混合液黏度测试装置介绍第20-21页
        2.2.2 油水混合液黏度测试结果第21-24页
    2.3 油水两相体系的黏度模型优选第24-31页
        2.3.1 遴选油水混合液黏度计算模型第25-31页
    2.4 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集油管道压降计算方法比选第32-54页
    3.1 压降计算式介绍第32-42页
        3.1.1 杜克勒压降计算式第32-33页
        3.1.2 基于流型划分的计算模型第33-37页
        3.1.3 基于流态划分的计算模型第37-40页
        3.1.4 Eaton压降计算式第40-41页
        3.1.5 Flanigan相关式第41页
        3.1.6 组合模型第41-42页
    3.2 物性参数的计算第42页
    3.3 基础数据第42-44页
    3.4 计算示例第44-50页
        3.4.1 物性参数与流变参数的计算第44-46页
        3.4.2 贝格斯-布里尔模型第46-47页
        3.4.3 杜克勒II模型第47-48页
        3.4.4 马克赫杰-布里尔模型第48-50页
        3.4.5 穆贾沃-饶模型第50页
    3.5 压降计算结果分析第50-52页
    3.6 影响压降的因素第52-53页
        3.6.1 温度对压降的影响第52页
        3.6.2 输液量对压降的影响第52页
        3.6.3 气油比对压降的影响第52页
        3.6.4 管径对压降的影响第52-53页
    3.7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多相流集油管道热力计算第54-62页
    4.1 温降计算模型的推导第54-57页
    4.2 温降模型验证第57-60页
    4.3 低温粘壁现象第60-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计算软件开发及不加热集油边界条件确定第62-75页
    5.1 软件介绍第62-70页
        5.1.1 软件特色第62页
        5.1.2 软件框架图第62-63页
        5.1.3 程序界面和使用方法第63-70页
    5.2 不加热集油边界条件的确定第70-74页
        5.2.1 不加热集油边界条件的确定标准第70页
        5.2.2 不加热集油工艺可行性的判断步骤第70-72页
        5.2.3 集油界限的计算示例第72-74页
    5.3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6章 结论和建议第75-76页
    6.1 主要结论第75页
    6.2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克深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钻井液和改造液伤害规律研究
下一篇:环保型气制油合成基钻井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