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

苦荞总黄酮的纯化与芦丁水溶性粉体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苦荞简介第10页
    1.2 苦荞提取物概况第10页
    1.3 苦荞黄酮主要成分第10-11页
        1.3.1 苦荞黄酮生理功能第11页
    1.4 苦荞黄酮提取纯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5 反溶剂重结晶技术第12-13页
        1.5.1 反溶剂重结晶技术制备超微粉第12-13页
        1.5.2 反溶剂重结晶技术应用第13页
    1.6 芦丁综述第13-17页
        1.6.1 芦丁研究现状第14页
        1.6.2 芦丁的提取与纯化第14-15页
        1.6.3 芦丁的生物活性第15-16页
        1.6.4 芦丁生物利用度的改善第16-17页
    1.7 溶剂化物第17-18页
        1.7.1 溶剂化物研究现状第17-18页
    1.8 环糊精第18-19页
    1.9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19页
        1.9.1 课题的提出第19页
        1.9.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9页
    1.10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2页
        1.10.1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9-20页
        1.10.2 课题的技术路线第20-22页
2 反溶剂重结晶法纯化苦荞黄酮第22-38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2-23页
        2.1.1 实验材料第22页
        2.1.2 实验仪器第22-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7页
        2.2.1 苦荞黄酮的提取第23页
        2.2.2 反溶剂重结晶法纯化苦荞黄酮第23页
        2.2.3 响应面法优化苦荞黄酮纯化第23-24页
        2.2.4 紫外测定总黄酮含量第24页
        2.2.5 HPLC测定黄酮成分第24-25页
        2.2.6 粒径大小测定第25页
        2.2.7 SEM检测第25页
        2.2.8 水溶性检测第25-26页
        2.2.9 体外肠吸收测定第26页
        2.2.10 细胞毒性测定第26-27页
        2.2.11 细胞抗氧化活性测定第2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7-36页
        2.3.1 总黄酮含量第27页
        2.3.2 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第27-28页
        2.3.3 响应面优化分析第28-33页
        2.3.4 苦荞黄酮纯化微粉粒径第33页
        2.3.5 SEM第33页
        2.3.6 溶解度与溶出速率第33-34页
        2.3.7 体外肠吸收第34-35页
        2.3.8 细胞毒性第35页
        2.3.9 细胞抗氧化分析第35-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3 芦丁-乙醇溶剂化物的制备、表征及评价第38-48页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8-39页
        3.1.1 实验材料第38页
        3.1.2 实验仪器第38-39页
    3.2 实验方法第39-41页
        3.2.1 芦丁乙醇化物的制备第39页
        3.2.2 芦丁含量的测定第39页
        3.2.3 乙醇含量测定第39-40页
        3.2.4 芦丁-乙醇化物的理化性质表征第40页
        3.2.5 加速稳定性检测第40页
        3.2.6 体外溶出测试第40-41页
        3.2.7 生物利用度第41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1-47页
        3.3.1 芦丁-乙醇化物的化学结构分析第41-43页
        3.3.2 芦丁-乙醇化物的晶体结构分析第43-44页
        3.3.3 加速稳定性分析第44-45页
        3.3.4 体外溶出速率分析第45-46页
        3.3.5 生物利用度评价第46-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4 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表征及评价第48-63页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8-49页
        4.1.1 实验材料第48页
        4.1.2 实验仪器第48-49页
    4.2 实验方法第49-52页
        4.2.1 芦丁与羟丙基-β-环糊精相平衡测定第49页
        4.2.2 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反溶剂法的制备第49-50页
        4.2.3 载药量及饱和率的测定第50页
        4.2.4 包合物的表征第50-51页
        4.2.5 溶剂残留检测第51页
        4.2.6 溶解度的测定第51页
        4.2.7 体外溶出的测定第51页
        4.2.8 生物利用度评价第51-52页
        4.2.9 体内降糖测试第5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2-62页
        4.3.1 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的相平衡测定第52-53页
        4.3.2 单因素结果分析第53-56页
        4.3.3 最佳条件验证第56页
        4.3.4 包合物表征及结果分析第56-59页
        4.3.5 溶剂残留结果分析第59-60页
        4.3.6 水溶性测试结果分析第60-61页
        4.3.7 生物利用度评价第61-62页
        4.3.8 降糖作用第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氢喹喔啉及喹喔啉酮骨架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下一篇:生物医用Mg-Zn-Nd-Ca合金组织和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