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地震灾害 | 第10页 |
·桥梁震害及分析 | 第10-14页 |
·连续梁和简支梁落梁 | 第11页 |
·支座破坏和梁体位移 | 第11-12页 |
·下部结构和基础的震害 | 第12-13页 |
·梁体碰撞、梁体与挡块的碰撞引起的挡块及伸缩缝的破坏 | 第13页 |
·桥台的破坏 | 第13-14页 |
·拱桥的破坏 | 第14页 |
·桥梁碰撞引起的灾害和分析 | 第14-16页 |
·桥梁碰撞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碰撞问题的研究历程 | 第16-19页 |
·接触碰撞问题的分析方法 | 第19页 |
·碰撞问题的试验研究 | 第19-20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第2章 接触碰撞问题的分析方法 | 第21-30页 |
·引言 | 第21页 |
·接触单元法 | 第21-26页 |
·线性弹簧碰撞模型 | 第22页 |
·Kelvin模型 | 第22-23页 |
·Hertz碰撞模型 | 第23页 |
·Hertzdamp碰撞模型 | 第23-24页 |
·三维接触-摩擦碰撞模型 | 第24-25页 |
·考虑支座非线性与墩柱弹塑性的碰撞模型 | 第25-26页 |
·碰撞单元的模拟与参数取值 | 第26-28页 |
·不考虑波动效应 | 第27-28页 |
·考虑波动效应 | 第28页 |
·Kelvin模型中参数取值范围及方法 | 第28页 |
·SAP2000中碰撞单元的模拟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桥梁碰撞的非线性模拟理论及建模方法 | 第30-45页 |
·引言 | 第30页 |
·常用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和现有的分析软件 | 第30-34页 |
·常用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现有分析软件 | 第32页 |
·软件SAP2000在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时的特点 | 第32-34页 |
·桥墩的非线性模拟 | 第34-36页 |
·桥墩塑性弯曲能力分析 | 第36-41页 |
·无约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 | 第37页 |
·约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 | 第37-38页 |
·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38-39页 |
·钢筋混凝土截面的轴力-弯矩-曲率分析 | 第39-41页 |
·支座的模拟 | 第41-43页 |
·板式橡胶支座 | 第41页 |
·聚四氟乙烯滑板橡胶支座 | 第41-43页 |
·伸缩缝的模拟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桥梁碰撞的结果分析 | 第45-66页 |
·引言 | 第45页 |
·模型介绍及参数取值 | 第45-48页 |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48-65页 |
·桥梁的基本动力特性 | 第48-49页 |
·是否考虑碰撞对桥梁的影响 | 第49-51页 |
·考虑桥墩非线性对桥梁碰撞的影响 | 第51-54页 |
·考虑不同间隙对桥梁碰撞的影响 | 第54-56页 |
·考虑支座特性不同对桥梁碰撞的影响 | 第56-58页 |
·考虑结构基本周期对桥梁碰撞的影响 | 第58-62页 |
·考虑相邻联周期不同对桥梁碰撞的影响 | 第62-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防桥梁碰撞及落梁措施 | 第66-76页 |
·引言 | 第66页 |
·防止桥梁碰撞的方法 | 第66-68页 |
·建立合理的邻梁间隙 | 第66-67页 |
·安装耗能装置 | 第67-68页 |
·防止桥梁落梁的方法 | 第68-71页 |
·美国规范的设计方法 | 第69-70页 |
·日本规范 | 第70-71页 |
·中国规范 | 第71页 |
·加入连接装置的模型分析 | 第71-74页 |
·建立模型 | 第71-73页 |
·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