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可视化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可视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智能变电站架构与特征 | 第16-27页 |
2.1 IEC61850标准 | 第16-17页 |
2.2 智能变电站的概述 | 第17-22页 |
2.2.1 智能电网 | 第17-18页 |
2.2.2 智能变电站 | 第18-20页 |
2.2.3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 | 第20页 |
2.2.4 第三代智能变电站 | 第20-22页 |
2.3 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分析 | 第22-23页 |
2.3.1 智能变电站的二次回路特点 | 第22页 |
2.3.2 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二次回路区别 | 第22-23页 |
2.4 SCD文件的构成与特点 | 第23-26页 |
2.4.1 SCL语言 | 第23-24页 |
2.4.2 完整的SCD配置信息 | 第24-25页 |
2.4.3 SCD文件配置基本流程 | 第25-26页 |
2.4.4 配置工具简介 | 第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可视化原理及功能需求 | 第27-36页 |
3.1 智能变电站虚端子配置 | 第27-31页 |
3.1.1 SV虚端子配置 | 第28-29页 |
3.1.2 GOOSE虚端子配置 | 第29-31页 |
3.2 智能站二次回路可视化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3.3 可视化功能需求分析 | 第32-35页 |
3.3.1 现状与问题 | 第32-33页 |
3.3.2 可视化工具的意义 | 第33页 |
3.3.3 主要功能需求分析 | 第33-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可视化软件应用 | 第36-45页 |
4.1 SCD文件可视化实现流程 | 第36-39页 |
4.2 可视化软件工程实例应用 | 第39-43页 |
4.2.1 可视化软件实现 | 第39-40页 |
4.2.2 可视化示意图 | 第40-41页 |
4.2.3 SV发送 | 第41-42页 |
4.2.4 GOOSE发送 | 第42页 |
4.2.5 SV输入 | 第42-43页 |
4.2.6 GOOSE输入 | 第43页 |
4.2.7 可视化工具应用小结 | 第43页 |
4.3 可视化工具的改进探讨 | 第43-44页 |
4.3.1 分类查看 | 第43-44页 |
4.3.2 SCD文件比对 | 第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可视化改进设计 | 第45-58页 |
5.1 设计目标 | 第45页 |
5.2 分类查看设计 | 第45-50页 |
5.2.1 IED设备分类提取分析 | 第45-46页 |
5.2.2 IED设备分类提取实现 | 第46-50页 |
5.3 SCD文件比对方法 | 第50-53页 |
5.3.1 SCD文件比对方法分析 | 第50-52页 |
5.3.2 SCD文件比对优化方法 | 第52-53页 |
5.4 SCD文件比对优化方法实现 | 第53-57页 |
5.4.1 中间XML文件提取 | 第53-54页 |
5.4.2 中间文件循环冗余码比对 | 第54-55页 |
5.4.3 中间文件链路与链路参数比对 | 第55-56页 |
5.4.4 中间文件虚回路比对 | 第56-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总结 | 第58页 |
6.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