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13-15页 |
1.2.1 锂离子电池发展简史 | 第13-14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5-17页 |
1.3.1 层状LiMO_2(M=Co,Mn,Ni,Mn_xNi_yCo_z)正极材料 | 第15-16页 |
1.3.2 富锂锰基层状xLi_2MnO_3(1-x)LiMO_2(M=Co,Mn,Ni)正极材料 | 第16页 |
1.3.3 橄榄石状LiMPO_4(M=Fe,Co,Mn,Ni)正极材料 | 第16-17页 |
1.3.4 尖晶石状LiMn_2O_4和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 | 第17页 |
1.4 LiNi_(0.5)Mn_(1.5)O_4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1.4.1 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的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4.2 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的结构 | 第18-19页 |
1.4.3 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的制备方法 | 第19-20页 |
1.4.4 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的掺杂改性 | 第20-23页 |
1.4.5 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的包覆改性 | 第23-24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不同氧浓度气氛制备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26-36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2.2.1 原料与试剂 | 第2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2.2.3 材料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4 材料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28页 |
2.2.5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8页 |
2.2.5.1 扣式电池的装配 | 第28页 |
2.2.5.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4页 |
2.3.1 材料形貌与结构分析 | 第28-31页 |
2.3.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1-34页 |
2.4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铬掺杂改性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36-49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3.2.1 原料与试剂 | 第36-37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3.2.3 材料的制备 | 第37页 |
3.2.4 材料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37-38页 |
3.2.5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8页 |
3.2.5.1 扣式电池的装配 | 第38页 |
3.2.5.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3.3.1 材料形貌与结构分析 | 第38-42页 |
3.3.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2-48页 |
3.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气溶胶喷雾热解制备中空球形LiNi_(0.5)Mn_(1.5)O_4/Li_2SiO_3复合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49-63页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4.2.1 原料与试剂 | 第50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0-51页 |
4.2.3 材料的制备 | 第51页 |
4.2.4 材料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51页 |
4.2.5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1-52页 |
4.2.5.1 扣式电池的装配 | 第51-52页 |
4.2.5.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1页 |
4.3.1 材料形貌与结构分析 | 第52-57页 |
4.3.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7-61页 |
4.4 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总结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