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酶—无机物晶体复合纳米花的制备及其生物催化应用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酶的固定化研究进展第13-18页
        1.1.1 酶的传统固定化方法第13-15页
        1.1.2 酶的新型固定化方法第15-18页
        1.1.3 展望第18页
    1.2 蛋白酶在混乱催化中的应用第18-20页
        1.2.1 Knoevenagel缩合反应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2.2 木瓜蛋白酶在混乱催化中的应用第19页
        1.2.3 展望第19-20页
    1.3 脂肪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第20-22页
        1.3.1 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合成的研究进展第20-21页
        1.3.2 脂肪酶催化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1.3.3 展望第22页
    1.4 选题背景、目的及主要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酶-磷酸铜晶体复合纳米花的制备及其混乱催化第24-40页
    2.1 前言第24-25页
    2.2 实验材料与器材第25-26页
        2.2.1 实验材料第25-26页
    2.3 实验方法第26-29页
        2.3.1 木瓜蛋白酶-Cu_3(PO_4)_2晶体复合纳米花的制备第26-27页
        2.3.2 苯甲醛-L-精氨酸法和对硝基苯胺法测蛋白酶酶活标准曲线绘制第27-28页
        2.3.3 苯甲醛-L-精氨酸法和对硝基苯胺法测酶活第28页
        2.3.4 木瓜蛋白酶-Cu_3(PO_4)_2晶体复合纳米花催化Knoevenagel缩合反应第28-29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9-38页
        2.4.1 酶晶体的表征第29-30页
        2.4.2 反应时间对3-苯甲亚基戊烷-2,4-二酮产率的影响第30-31页
        2.4.3 反应溶剂对3-苯甲亚基戊烷-2,4-二酮产率的影响第31-32页
        2.4.4 反应温度对3-苯甲亚基戊烷-2,4-二酮产率的影响第32页
        2.4.5 含水量对3-苯甲亚基戊烷-2,4-二酮产率的影响第32-33页
        2.4.6 循环次数对3-苯甲亚基戊烷-2,4-二酮产率的影响第33页
        2.4.7 可能的反应机理第33-34页
        2.4.8 酶催化Knoevenagel缩合反应的适用范围第34-36页
        2.4.9 酶催化合成3-苯甲亚基戊烷-2,4-二酮的表征第36-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酶-磷酸钙晶体复合纳米花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棕榈酸酯类药物的研究第40-70页
    3.1 前言第40-41页
    3.2 实验材料与器材第41-42页
        3.2.1 实验材料第41-42页
    3.3 实验方法第42-46页
        3.3.1 TLL-Ca_3(PO_4)_2晶体复合纳米花的制备第42页
        3.3.2 钙离子的回收实验-双循环第42-43页
        3.3.3 骨头磷酸钙的提取及检测第43-44页
        3.3.4 对硝基苯酚法测脂肪酶酶活标准曲线第44页
        3.3.5 对硝基苯酚法测酶活第44-45页
        3.3.6 TLL-Ca_3(PO_4)_2酶晶体催化合成克林霉素棕榈酸酯第45页
        3.3.7 TLL-Ca_3(PO_4)_2晶体复合纳米花催化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第45-46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46-68页
        3.4.1 磷酸钙酶晶体的表征第46-53页
        3.4.2 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标准曲线的制定第53-54页
        3.4.3 反应时间对克林霉素棕榈酸酯产率的影响第54-55页
        3.4.4 反应温度对克林霉素棕榈酸酯产率的影响第55-56页
        3.4.5 反应溶剂对克林霉素棕榈酸酯产率的影响第56页
        3.4.6 循环次数对克林霉素棕榈酸酯产率的影响第56-57页
        3.4.7 反应时间对维生素A棕榈酸酯产率的影响第57-58页
        3.4.8 反应温度对维生素A棕榈酸酯产率的影响第58页
        3.4.9 反应溶剂对维生素A棕榈酸酯产率的影响第58-59页
        3.4.10 含水量对维生素A棕榈酸酯产率的影响第59-60页
        3.4.11 循环次数对维生素A棕榈酸酯产率的影响第60页
        3.4.12 克林霉素游离碱和克林霉素棕榈酸酯的表征第60-65页
        3.4.13 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表征第65-68页
    3.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3页
参考文献第73-86页
附录第86-104页
作者简历第10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乳酸手性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铣削SiCp/Al复合材料表面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