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2 油田结垢的类型及机理 | 第11-12页 | 
| 1.2.1 碳酸钙结垢机理 | 第11页 | 
| 1.2.2 硫酸盐结垢机理 | 第11-12页 | 
| 1.3 阻垢剂的分类与发展 | 第12-20页 | 
| 1.3.1 天然类阻垢剂 | 第13页 | 
| 1.3.2 有机膦酸类阻垢剂 | 第13-14页 | 
| 1.3.3 绿色环保型阻垢剂 | 第14-16页 | 
| 1.3.4 聚合物类阻垢剂 | 第16-20页 | 
| 1.4 阻垢剂的阻垢机理 | 第20-21页 | 
| 1.4.1 螯合增容作用 | 第20页 | 
| 1.4.2 晶格畸变作用 | 第20页 | 
| 1.4.3 分散作用 | 第20-21页 | 
| 1.5 缓释放技术 | 第21-22页 | 
| 1.5.1 缓释放技术分类 | 第21页 | 
| 1.5.2 固体成型工艺 | 第21-22页 | 
| 1.6 固体阻垢剂的前景与展望 | 第22页 | 
| 1.7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2-23页 | 
| 第2章 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与表征 | 第23-41页 | 
| 2.1 阻垢剂分子结构设计 | 第23-24页 | 
| 2.1.1 理论依据 | 第23-24页 | 
| 2.1.2 实验方案 | 第24页 | 
|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4-25页 | 
| 2.2.1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 2.2.2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 2.3 聚合机理 | 第25-26页 | 
| 2.4 阻垢剂MSV的合成 | 第26-28页 | 
| 2.4.1 聚合反应可行性分析 | 第26-27页 | 
| 2.4.2 合成步骤 | 第27-28页 | 
| 2.5 阻CaCO_3垢的方法 | 第28-29页 | 
| 2.6 聚合物的物化性质 | 第29-31页 | 
| 2.6.1 共聚物分子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 2.6.2 共聚物溶液固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 2.6.3 共聚物收率的测定 | 第30-31页 | 
| 2.7 聚合物MSV的合成优化设计 | 第31-37页 | 
| 2.7.1 单体配比对MSV阻CaCO_3垢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 2.7.2 引发剂用量对MSV阻CaCO_3垢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 2.7.3 异丙醇用量对MSV阻CaCO_3垢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 2.7.4 聚合温度对MSV阻CaCO_3垢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 2.7.5 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2.7.6 最优聚合条件 | 第36-37页 | 
| 2.8 阻垢剂MSV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38页 | 
| 2.9 阻垢剂MSV热失重分析 | 第38-39页 | 
| 2.10 阻垢剂MSV的物化性质 | 第39-40页 | 
| 2.10.1 粘均分子量的测定 | 第39-40页 | 
| 2.10.2 固含量及收率的测定 | 第40页 | 
| 2.11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3章 共聚物阻垢剂MAH的合成与表征 | 第41-51页 | 
| 3.1 阻垢剂MAH的合成步骤 | 第41-47页 | 
| 3.1.1 聚合物MAH的合成优化设计 | 第41-47页 | 
| 3.2 阻垢剂MAH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7-48页 | 
| 3.3 阻垢剂MAH热失重分析 | 第48页 | 
| 3.4 阻垢剂MAH的物化性质 | 第48-50页 | 
| 3.4.1 粘均分子量的测定 | 第48-49页 | 
| 3.4.2 固含量及收率的测定 | 第49-50页 | 
| 3.5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4章 共聚物阻垢剂的综合性能研究 | 第51-65页 | 
| 4.1 实验仪器剂试剂 | 第51页 | 
| 4.2 阻垢性能评价方法 | 第51-53页 | 
| 4.2.1 阻CaSO_4的垢的方法 | 第52页 | 
| 4.2.2 阻BSO_4垢的方法 | 第52页 | 
| 4.2.3 阻SrSO_4垢的方法 | 第52-53页 | 
| 4.3 使用浓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 4.3.1 阻垢剂MSV使用浓度对阻垢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 4.3.2 阻垢剂MAH使用浓度对阻垢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 4.4 工作温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 第55-57页 | 
| 4.4.1 工作温度对阻垢剂MSV的阻垢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 4.4.2 工作温度对阻垢剂MAH的阻垢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 4.5 pH值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 4.5.1 pH值对阻垢剂MSV阻垢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 4.5.2 pH值对阻垢剂MAH阻垢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 4.6 阻垢剂作用机理分析 | 第59-64页 | 
| 4.6.1 碳酸钙垢样的SEM分析 | 第59-60页 | 
| 4.6.2 碳酸钙垢样的EDS析 | 第60-61页 | 
| 4.6.3 硫酸钡垢样的SEM分析 | 第61-62页 | 
| 4.6.4 硫酸钡垢样的EDS分析 | 第62-63页 | 
| 4.6.5 垢样的XRD分析 | 第63-64页 | 
| 4.7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缓释型阻垢剂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 第65-72页 | 
| 5.1 复配体系 | 第65-67页 | 
| 5.2 载体的选择 | 第67页 | 
| 5.3 缓释型阻垢剂的制备 | 第67-68页 | 
| 5.3.1 固体阻垢剂的理化性质 | 第68页 | 
| 5.4 缓释性能测试 | 第68-71页 | 
| 5.4.1 温度对释放速度的影响 | 第69-71页 | 
| 5.5 小结 | 第71-72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