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沉积盆地碎屑锆石低温热年代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题目来源第11页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1页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11-14页
        1.3.1 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存在的问题第14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5-16页
    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6-17页
    1.7 主要认识与成果第17-19页
第2章 沉积盆地碎屑锆石样品基本概况第19-31页
    2.1 锆石矿物的基本特征第19-22页
        2.1.1 火成岩锆石第19-21页
        2.1.2 碎屑锆石第21-22页
    2.2 沉积盆地碎屑锆石采样概况第22-31页
        2.2.1 胜科1井样品第25-27页
        2.2.2 库1井样品第27-30页
        2.2.3 皮山北新1井样品第30-31页
第3章 自然演化碎屑锆石裂变径迹的退火行为第31-59页
    3.1 裂变径迹退火原理第31-35页
        3.1.1 裂变径迹退火特点第32-33页
        3.1.2 裂变径迹退火模型第33-34页
        3.1.3 锆石裂变径迹退火温度及部分退火带第34-35页
        3.1.4 存在问题第35页
    3.2 样品和实验第35-41页
        3.2.1 锆石裂变径迹年龄测试结果第36-38页
        3.2.2 锆石封闭径迹长度测试结果第38-41页
    3.3 自然演化碎屑锆石裂变径迹的退火行为第41-55页
        3.3.1 自然演化碎屑锆石裂变径迹的初始径迹长度(L0)第42-46页
        3.3.2 高温热背景下锆石裂变径迹的退火行为第46-49页
        3.3.3 低温热背景下锆石裂变径迹的退火行为第49-54页
        3.3.4 锆石裂变径迹的退火温度和部分退火带第54-55页
    3.4 自然演化碎屑锆石裂变径迹的退火模型第55-59页
第4章 自然演化碎屑锆石(U-Th)/He封闭温度第59-84页
    4.1 (U-Th)/He热定年原理第59-65页
        4.1.1 He热扩散机制第59-63页
        4.1.2 He封闭温度和部分保留带第63-65页
        4.1.3 存在问题第65页
    4.2 样品和实验第65-77页
    4.3 自然演化碎屑锆石(U-Th)/He封闭温度的演化模式第77-84页
        4.3.1 高温热背景下锆石(U-Th)/He封闭温度体系第78-79页
        4.3.2 低温热背景下锆石(U-Th)/He封闭温度体系第79-81页
        4.3.3 沉积盆地锆石(U-Th)/He封闭温度的演化模式第81-84页
第5章 沉积盆地碎屑锆石低温热年代学若干问题探讨第84-109页
    5.1 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和径迹长度的影响因素讨论第84-88页
        5.1.1 径迹年龄与铀含量第84-85页
        5.1.2 径迹长度与C轴夹角第85-87页
        5.1.3 温度/加热速率第87-88页
    5.2 锆石(U-Th)/He年龄和封闭温度的影响因素讨论第88-93页
        5.2.1 有效铀浓度(eU)第88-90页
        5.2.2 辐射损伤和放射性4He浓度第90-91页
        5.2.3 颗粒半径第91-93页
    5.3 锆石He年龄和eU浓度对应的时间-温度正演模型第93-97页
        5.3.1 锆石He年龄-eU正相关性的时间-温度正演模型第93-95页
        5.3.2 锆石He年龄-eU负相关性的时间-温度正演模型第95-97页
    5.4 锆石低温热年代学年龄与物源的关系第97-106页
        5.4.1 基本原理第98-99页
        5.4.2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物源分析第99-101页
        5.4.3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物源分析第101-104页
        5.4.4 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物源分析第104-106页
    5.5 锆石低温热年代学的地质意义第106-109页
第6章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第109-112页
    6.1 结论第109-110页
    6.2 存在的问题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28-13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裂谷盆地沉积物分配过程与响应--以南堡凹陷和德惠凹陷为例
下一篇:页岩气吸附—解吸附的LBM模拟和NMR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