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化学分析与鉴定论文

裸花紫珠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0页
    1.1 裸花紫珠资源分布及药用价值第15页
    1.2 裸花紫珠药材质量控制研究现状第15-26页
        1.2.1 裸花紫珠药材的真伪鉴别第15-19页
        1.2.2 裸花紫珠药材的优劣评价第19-26页
    1.3 裸花紫珠现存问题第26-27页
    1.4 研究意义第27-28页
        1.4.1 筛选指标成分,建立有效质量控制方法第27页
        1.4.2 分析影响药材质量相关因素,为生产加工提供依据第27-28页
    1.5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28-29页
        1.5.1 研究目标第28页
        1.5.2 研究内容第28-29页
    1.6 技术路线图第29-30页
第二章 裸花紫珠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提取工艺的优化第30-47页
    2.1 材料第30-31页
        2.1.1 实验样品第30页
        2.1.2 仪器与试药第30-31页
    2.2 裸花紫珠中7种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第31-32页
        2.2.1 色谱条件第31页
        2.2.2 对照品溶液制备第31-32页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32页
        2.2.4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2页
        2.2.5 方法学的考察第32页
    2.3 裸花紫珠中总黄酮、总皂苷、总酚酸含量测定方法第32-34页
        2.3.1 显色剂溶液的配制第32-33页
        2.3.2 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33页
        2.3.3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3页
        2.3.4 方法学的考察第33-34页
    2.4 单因素结合响应面分析优化裸花紫珠提取工艺第34-36页
        2.4.1 提取工艺单因素考察第34-35页
        2.4.2 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裸花紫珠提取效果的研究第35-36页
    2.5 结果与分析第36-45页
        2.5.1 7种单体成分标准曲线与线性关系第36页
        2.5.2 7种成分方法学考察第36-37页
        2.5.3 3种有效部位标准曲线与线性关系第37页
        2.5.4 3种有效部位方法学考察第37页
        2.5.5 提取方法对裸花紫珠提取效果的影响第37-38页
        2.5.6 提取时间对裸花紫珠提取效果的影响第38-39页
        2.5.7 料液比对裸花紫珠提取效果的影响第39页
        2.5.8 乙醇浓度对裸花紫珠提取效果的影响第39-40页
        2.5.9 提取次数对裸花紫珠提取效果的影响第40-41页
        2.5.10 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裸花紫珠提取效果第41-45页
    2.6 小结与讨论第45-47页
        2.6.1 小结第45页
        2.6.2 讨论第45-47页
第三章 不同产地和气候区的裸花紫珠7种化学成分含量分析第47-55页
    3.1 材料第47-50页
        3.1.1 实验样品第47页
        3.1.2 仪器与试药第47-50页
    3.2 方法第50页
        3.2.1 样品处理方法第50页
        3.2.2 含量测定方法第5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0-54页
        3.3.1 海南岛外裸花紫珠7种成分含量分析第50-51页
        3.3.2 海南岛内裸花紫珠7种成分含量分析第51页
        3.3.3 海南岛内外裸花紫珠7种成分含量分析第51-52页
        3.3.4 海南不同产地及气候区裸花紫珠7种成分含量比较第52-53页
        3.3.5 海南不同产地和气候区裸花紫珠7种成分含量主成分分析第53-54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54-55页
        3.4.1 小结第54页
        3.4.2 讨论第54-55页
第四章 不同采收期及采收部位对裸花紫珠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第55-65页
    4.1 材料第55-57页
        4.1.1 实验样品第55页
        4.1.2 仪器与试药第55-57页
    4.2 方法第57-58页
        4.2.1 取样方法第57页
        4.2.2 化学成分含量及浸膏得率测定方法第57-58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8-63页
        4.3.1 不同采收部位裸花紫珠化学成分差异性分析第58-59页
        4.3.2 不同生育期裸花紫珠化学成分差异性分析第59-63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63-65页
        4.4.1 小结第63-64页
        4.4.2 讨论第64-65页
第五章 不同初加工方式对裸花紫珠主要化学含量的影响第65-72页
    5.1 材料第65页
        5.1.1 实验样品第65页
        5.1.2 仪器与试药第65页
    5.2 方法第65-66页
        5.2.1 取样方法第65页
        5.2.2 样品加工方法第65页
        5.2.3 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浸膏得率测定方法第65-66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6-70页
        5.3.1 不同加工方式有效部位含量以及浸膏得率差异性分析第66-67页
        5.3.2 不同加工方式单体成分含量差异性分析第67-70页
    5.4 小结与讨论第70-72页
        5.4.1 小结第70页
        5.4.2 讨论第70-7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结论第72-73页
    6.2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2页
致谢第82-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舒安益眠片的制备及其改善更年期失眠初步研究
下一篇:白术/防风药对对PI-IBS大鼠肠机械屏障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