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复杂网络级联失效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复杂网络级联失效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 第12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第2章 经典的复杂网络级联失效模型 | 第14-20页 |
2.1 ML模型 | 第14-16页 |
2.2 WK模型 | 第16-17页 |
2.3 Internet AS级网络上的DOU模型 | 第17-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3章 负载容量非线性LC模型 | 第20-28页 |
3.1 引言 | 第20页 |
3.2 负载容量非线性模型的构建 | 第20-23页 |
3.3 模型分析 | 第23-25页 |
3.4 模型中不同参数对网络鲁棒性的影响对比分析 | 第25-2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基于最邻近负载分配的LC模型与其他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28-36页 |
4.1 引言 | 第28页 |
4.2 最邻近负载重分配的LC模型 | 第28-29页 |
4.3 LC模型与ML模型数值仿真的对比分析 | 第29-33页 |
4.3.1 无标度网络上的仿真模拟对比 | 第29-31页 |
4.3.2 随机网络上的仿真模拟对比 | 第31-33页 |
4.4 LC模型与DOU模型数值仿真的对比分析 | 第33-3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基于全局分配的LC模型与其他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36-42页 |
5.1 全局分配的LC模型 | 第36-37页 |
5.2 LC模型与ML模型的数值仿真对比分析 | 第37-41页 |
5.2.1 无标度网络上的仿真模拟对比 | 第37-39页 |
5.2.2 随机网络上的仿真模拟对比 | 第39-4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2-44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42页 |
6.2 扩展工作及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