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词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1 出芽短梗霉概述 | 第12页 |
1.2 聚苹果酸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2.1 聚苹果酸理化特性 | 第12-13页 |
1.2.2 聚苹果酸应用前景 | 第13-15页 |
1.2.3 聚苹果酸的生物合成 | 第15-16页 |
1.2.4 聚苹果酸生物合成途径 | 第16-17页 |
1.3 外源环境压力 | 第17-19页 |
1.3.1 碳源代谢调控 | 第17-18页 |
1.3.2 有机溶剂胁迫 | 第18-19页 |
1.4 乙醛酸通路调控 | 第19-22页 |
1.4.1 乙醛酸通路 | 第19-20页 |
1.4.2 Cat8转录因子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22-26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22-23页 |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页 |
2.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页 |
2.4 技术思路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出芽短梗霉碳利用与代谢组分析 | 第26-3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3.1.1 菌株和培养基 | 第26页 |
3.1.2 摇瓶发酵 | 第26-27页 |
3.1.3 5 L机械搅拌式分批发酵 | 第27页 |
3.1.4 PMA、生物量和残糖分析 | 第27页 |
3.1.5 总糖测定 | 第27页 |
3.1.6 非靶向代谢组GC-MS样品淬灭 | 第27页 |
3.1.7 GC-MS前处理和上机分析[133] | 第27-28页 |
3.1.8 比较代谢组学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3.2.1 不同碳源对PMA产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2 蔗糖和葡萄糖发酵过程比较 | 第30-31页 |
3.2.3 比较代谢组学分析 | 第31-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6页 |
第四章 有机溶剂胁迫强化乙醛酸通路 | 第36-4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4.1.1 试剂和引物 | 第36-37页 |
4.1.2 菌株和培养基 | 第37页 |
4.1.3 有机试剂添加发酵 | 第37页 |
4.1.4 乙醇浓度优化 | 第37页 |
4.1.5 出芽短梗霉(A.pullulansCCTCCM2012223)总RNA的提取 | 第37-38页 |
4.1.6 RT-qPCR检测关键基因相对表达水平 | 第38-39页 |
4.1.7 胞内总蛋白提取 | 第39页 |
4.1.8 总蛋白测定 | 第39页 |
4.1.9 关键基因酶活测定 | 第39-40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0-43页 |
4.2.1 醇分子对出芽短梗霉发酵产PMA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2 优化乙醇浓度 | 第41-42页 |
4.2.3 乙醇压力胁迫机制初步分析 | 第42-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乙醛酸通路调控对聚苹果酸合成的影响 | 第44-68页 |
5.1 材料 | 第44-47页 |
5.1.1 菌种和质粒 | 第44页 |
5.1.2 试剂和引物 | 第44-46页 |
5.1.3 主要培养基 | 第46页 |
5.1.4 主要溶液 | 第46-47页 |
5.2 方法 | 第47-52页 |
5.2.1 出芽短梗霉(A.pullulansCCTCCM2012223)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7页 |
5.2.2 出芽短梗霉(A.pullulansCCTCCM2012223)总RNA的提取 | 第47页 |
5.2.3 RNA反转录成cDNA | 第47页 |
5.2.4 目的基因CDS扩增和测序 | 第47-49页 |
5.2.5 icl和mls过表达载体构建 | 第49-50页 |
5.2.6 过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 | 第50页 |
5.2.7 农杆菌介导转化出芽短梗霉(A.pullulansCCTCCM2012223) | 第50页 |
5.2.8 过表达菌株筛选验证 | 第50-51页 |
5.2.9 过表达菌株验证 | 第51页 |
5.2.10 RT-qPCR检测icl、mls基因相对表达水平 | 第51页 |
5.2.11 激光共聚焦亚细胞定位 | 第51页 |
5.2.12 Cat8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1页 |
5.2.13 Cat8目的基因CDS获取 | 第51-52页 |
5.2.14 Cat8过表达载体构建 | 第52页 |
5.2.15 过表达株摇瓶及5L发酵罐发酵 | 第52页 |
5.2.16 PMA、生物量和残糖测定 | 第5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4页 |
5.3.1 icl和mls的扩增和过表达载体构建 | 第52-54页 |
5.3.2 OE::icl和OE::mls菌株筛选和验证 | 第54-57页 |
5.3.3 icl和mls蛋白定位 | 第57-58页 |
5.3.4 野生型和OE::mls菌株5L发酵罐发酵 | 第58-59页 |
5.3.5 OE::icl1菌株5L发酵罐发酵 | 第59页 |
5.3.6 Cat8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9-61页 |
5.3.7 Cat8扩增和载体构建 | 第61页 |
5.3.8 OE::Cat8菌株筛选和验证 | 第61-63页 |
5.3.9 5 L发酵罐OE::Cat8菌株发酵 | 第63-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2页 |
6.1 总结 | 第68-71页 |
6.2 创新点 | 第71页 |
6.3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84页 |
发表论文 | 第84页 |
专利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