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松艺术美学思想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8页 |
1.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 第9-16页 |
2.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1章 刘国松艺术风格形成 | 第18-23页 |
1.1 临摹时期 | 第18-19页 |
1.2 抽象时期 | 第19-21页 |
1.3 自由时期 | 第21-23页 |
第2章 刘国松论艺术创造 | 第23-38页 |
2.1 反叛 | 第23-30页 |
2.1.1 反叛传统艺术风气 | 第23-25页 |
2.1.2 反叛传统艺术理论 | 第25-30页 |
2.2 创新 | 第30-34页 |
2.2.1 减 | 第30-32页 |
2.2.2 加 | 第32-34页 |
2.3 新传统 | 第34-38页 |
2.3.1 何为“中国画” | 第34-35页 |
2.3.2 何为“现代水墨画” | 第35-37页 |
2.3.3 “中国画现代化” | 第37-38页 |
第3章 刘国松论艺术教育 | 第38-48页 |
3.1 现代艺术教育的困境 | 第38-40页 |
3.1.1 先求好,再求异 | 第38-39页 |
3.1.2 学为所用 | 第39-40页 |
3.1.3 重技法,轻理论 | 第40页 |
3.2 刘国松的艺术教育观 | 第40-43页 |
3.2.1 个性教育:先求异,再求好 | 第40-42页 |
3.2.2 中和教育:中西合璧 | 第42页 |
3.2.3 审美教育:培养完美人格 | 第42-43页 |
3.3 刘国松艺术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 第43-48页 |
3.3.1 因材施教,顺应学生天性 | 第43-44页 |
3.3.2 因时施教,符合时代发展 | 第44-46页 |
3.3.3 因趣施教,回归兴趣教育 | 第46-48页 |
第4章 刘国松论艺术美学 | 第48-61页 |
4.1 刘国松论艺术美 | 第48-50页 |
4.1.1 艺术的抽象美 | 第48-49页 |
4.1.2 艺术的纯粹美 | 第49-50页 |
4.1.3 艺术的自由美 | 第50页 |
4.2 刘国松论艺术精神 | 第50-54页 |
4.2.1 人本主义精神 | 第50-52页 |
4.2.2 中和精神 | 第52-53页 |
4.2.3 创新精神 | 第53-54页 |
4.3 刘国松论艺术美学 | 第54-61页 |
4.3.1 儒家中和思想 | 第54-56页 |
4.3.2 禅宗心源思想 | 第56-58页 |
4.3.3 道家生命思想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