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16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二、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0-15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于欢案刑法适用解释方法分析 | 第16-21页 |
| 第一节 案情概述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法院审理的刑法适用解释方法分析 | 第17-21页 |
| 一、一审判决的刑法适用解释方法分析 | 第17-18页 |
| 二、二审判决的刑法适用解释方法分析 | 第18-21页 |
| 第二章 刑法适用解释的本体论分析 | 第21-25页 |
| 第一节 刑法适用解释的内涵探明 | 第21-23页 |
| 第二节 刑法适用解释与司法解释的区别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刑法适用解释方法论分析 | 第25-36页 |
| 第一节 刑法适用解释方法之形式解释法及反思 | 第25-28页 |
| 一、形式解释法 | 第25-26页 |
| 二、形式解释法的反思 | 第26-28页 |
| 第二节 刑法适用解释方法之实质解释法及反思 | 第28-32页 |
| 一、实质解释法 | 第28-31页 |
| 二、实质解释法的反思 | 第31-32页 |
| 第三节 具体正义的刑法适用解释方法在本案中的应用 | 第32-36页 |
| 第四章 实现个案正义的刑法适用解释路径 | 第36-42页 |
| 第一节 指导原则的转变:从先验正义走向具体正义 | 第36-38页 |
| 第二节 从抽象的规范解释转变为“语境论”的解释方法 | 第38-39页 |
| 第三节 刑法个案最佳适用解释的制度建构 | 第39-42页 |
| 一、公开法律论证和理由 | 第39-40页 |
| 二、从立法层面明确法官个案解释权 | 第40-41页 |
| 三、突出刑事审判程序的作用 | 第41-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附录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