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论文

团体心理辅导对学业不良儿童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9-19页
    1.1 学业不良儿童的研究综述第9-12页
        1.1.1 概念第9页
        1.1.2 心理特点第9-10页
        1.1.3 影响因素第10-11页
        1.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我国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1-12页
    1.2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综述第12-15页
        1.2.1 定义第12页
        1.2.2 影响因素第12-13页
            1.2.2.1 亲历经验第13页
            1.2.2.2 言语劝说第13页
            1.2.2.3 替代性经验第13页
            1.2.2.4 情绪调控能力第13页
        1.2.3 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影响第13-14页
        1.2.4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第14-15页
    1.3 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综述第15-19页
        1.3.1 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第15页
        1.3.2 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第15-16页
        1.3.3 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第16-17页
        1.3.4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第17-19页
2 研究设计第19-29页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页
    2.2 研究假设及程序第19-23页
        2.2.1 研究对象第20-21页
        2.2.2 研究工具第21页
        2.2.3 研究方法第21-22页
        2.2.4 实验过程第22-23页
    2.3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第23-26页
    2.4 活动方案第26页
    2.5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效度检验第26-29页
        2.5.1 专家效度检验第26-27页
        2.5.2 在校心理教师效度检验第27-28页
        2.5.3 在校班主任、任课老师的效度检验第28-29页
3 研究结果分析第29-40页
    3.1 检验分析第29-33页
        3.1.1 前测得分F检验第29-30页
        3.1.2 后测得分F检验第30-31页
        3.1.3 前后测得分t检验第31-32页
        3.1.4 追踪重测结果t检验第32-33页
    3.2 团体成员对团体心理辅导的评估结果第33-36页
        3.2.1 团体成员自我评定量表的评估分析第33-35页
        3.2.2 团体满意度自我评定量表的评估分析第35-36页
    3.3 团体领导者对团体心理辅导的评估分析第36-40页
        3.3.1 团体领导者对团体成员的观察记录第36-37页
        3.3.2 团体领导者对团体活动的观察记录第37-40页
4 讨论第40-45页
    4.1 结果分析第40-41页
        4.1.1 量的分析第40-41页
        4.1.2 质的分析第41页
    4.2 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第41-42页
        4.2.1 实验组A干预效果显著的原因分析第41-42页
        4.2.2 对照组B干预效果不显著的原因分析第42页
    4.3 本研究与前人研究对比分析第42-43页
    4.4 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生态效度第43-44页
    4.5 本研究的教育建议第44-45页
5 结论第45-46页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45页
    5.2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附录第50-63页
    附录一: 学业自我效能问卷第50-52页
    附录二: 学业不良儿童学习自我效能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第52-59页
        第一单元: 我们有约第52页
        第二单元: 卸下心底的压力第52-53页
        第三单元: 积极情绪撒满心里第53-54页
        第四单元: 向榜样看齐(替代性经验)第54-55页
        第五单元: 学习有妙招(学习策略)第55页
        第六单元: 设置合理目标,不断赢取成功第55-56页
        第七单元: 我的成功,与你分享第56-57页
        第八单元: 积极归因第57-58页
        第九单元: 祝福未来第58-59页
    附录三: 团体满意度自评量表第59-60页
    附录四: 团体成员自我评定量表第60页
    附录五: 我和我的榜样第60-61页
    附录六: 学习目标设置自我监控成长日志第61-63页
后记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前提项目数量和负例对不同强迫倾向者类别归纳推理的影响
下一篇:具身微表情识别:局部面部反馈对微表情识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