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2013浏阳城乡自建住宅的类型与特征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1.2 住宅自建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1.4 研究范围 | 第19-20页 |
1.4.1 空间范围 | 第19-20页 |
1.4.2 时间范围 | 第20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1 比较法 | 第20-21页 |
1.5.2 实地调查法 | 第21页 |
1.5.3 归纳法 | 第21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自建住宅的概念 | 第22-31页 |
2.1 自建住宅的概念 | 第22页 |
2.2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 第22-25页 |
2.3 自建住宅的分类 | 第25-30页 |
2.3.1 土地制度 | 第25-26页 |
2.3.2 管理机制 | 第26-29页 |
2.3.3 建设形式 | 第29页 |
2.3.4 社会参与方式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乡村自建住宅 | 第31-60页 |
3.1 乡村自建住宅的建造流程 | 第31-32页 |
3.2 选址及布局特征 | 第32-42页 |
3.2.1 选址 | 第35-36页 |
3.2.2 布局 | 第36-42页 |
3.3 乡村自建的影响因素 | 第42-52页 |
3.3.1 用地条件 | 第42-44页 |
3.3.2 经济能力 | 第44-45页 |
3.3.3 设备设施 | 第45-46页 |
3.3.4 家具及交通工具 | 第46-47页 |
3.3.5 能源结构 | 第47-48页 |
3.3.6 建筑材料 | 第48-49页 |
3.3.7 文化习俗 | 第49-51页 |
3.3.8 血脉及邻里关系 | 第51-52页 |
3.4 乡村自建住宅的发展演变 | 第52-58页 |
3.4.1 乡村住宅建筑材料的发展 | 第52-55页 |
3.4.2 乡村住宅功能布局的发展 | 第55-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小城镇住宅自建 | 第60-76页 |
4.1 小城镇自建住宅的建造流程 | 第61-62页 |
4.2 选址及布局特征 | 第62-69页 |
4.2.1 选址 | 第62-64页 |
4.2.2 布局 | 第64-69页 |
4.3 小城镇自建的影响因素 | 第69-72页 |
4.3.1 用地条件 | 第69-70页 |
4.3.2 经济能力及商业因素 | 第70页 |
4.3.3 政策导控 | 第70-71页 |
4.3.4 交通及区位 | 第71页 |
4.3.5 建筑材料和技术 | 第71-72页 |
4.4 小城镇自建住宅的发展演变 | 第72-74页 |
4.4.1 小城镇自建住宅的建造材料发展 | 第72页 |
4.4.2 小城镇自建住宅功能布局发展 | 第72-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城乡自建住宅比较 | 第76-80页 |
5.1 土地制度 | 第76页 |
5.2 建设形式 | 第76-77页 |
5.3 管理机制 | 第77页 |
5.4 选址布局 | 第77页 |
5.5 影响因素 | 第77-7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80-83页 |
6.1 文章结论 | 第80-81页 |
6.2 本文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7-88页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目录 | 第88-89页 |
附录 C 浏阳居民自建住宅调研资料 | 第89-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