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和综述 | 第10-19页 |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概述 | 第10-13页 |
1.1.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定义、临床表现及分类 | 第10-11页 |
1.1.2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理及主要机制 | 第11-12页 |
1.1.3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 | 第12-13页 |
1.2 鼠尾草酚和鼠尾草酸主要功能及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鼠尾草酚和鼠尾草酸的抗氧化作用 | 第14-15页 |
1.2.2 鼠尾草酚和鼠尾草酸的抗炎作用 | 第15页 |
1.2.3 鼠尾草酚和鼠尾草酸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 第15页 |
1.2.4 鼠尾草酚和鼠尾草酸的抗抑郁和神经保护作用 | 第15-16页 |
1.2.5 鼠尾草酚和鼠尾草酸的抗癌作用 | 第16-17页 |
1.2.6 鼠尾草酚和鼠尾草酸脂肪酸代谢的调节作用 | 第17页 |
1.2.7 鼠尾草酚和鼠尾草酸的其他作用 | 第17页 |
1.3 选题的提出和实验设计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鼠尾草酚和鼠尾草酸对RA-FLS细胞毒性、炎性因子以及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第19-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2.1.1 人滑膜成纤维细胞(FLS)细胞 | 第19页 |
2.1.2 鼠尾草酚和鼠尾草酸中药单体 | 第19页 |
2.1.3 主要试剂和器材 | 第19-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2.2.1 FLS细胞的培养 | 第20页 |
2.2.2 FLS细胞的传代 | 第20-21页 |
2.2.3 MTS/PMS实验测药物毒性 | 第21页 |
2.2.4 细胞迁移能力测试 | 第21页 |
2.2.5 RNA水平检测 | 第21-24页 |
2.2.5.1 细胞总RNA的提取 | 第22页 |
2.2.5.2 RNA反转录 | 第22-23页 |
2.2.5.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23-24页 |
2.3 实验统计方法 | 第24页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2.4.1 FLS形态观察 | 第24-25页 |
2.4.2 MTS实验测药物毒性 | 第25页 |
2.4.3 细胞迁移能力测试 | 第25-27页 |
2.4.4 炎性因子检测 | 第27-28页 |
2.5 讨论 | 第28-31页 |
第三章 鼠尾草酚和鼠尾草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 第31-4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31页 |
3.1.2 试剂和器材 | 第31-32页 |
3.1.2.1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3.1.2.2 实验器材 | 第3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3.2.1 实验分组 | 第32页 |
3.2.2 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3.2.2.1 胶原配制 | 第32-33页 |
3.2.2.2 CIA模型的建立 | 第33页 |
3.2.3 药物治疗 | 第33-34页 |
3.2.3.1 关节炎评分标准 | 第33页 |
3.2.3.2 足爪测量仪检测大鼠后爪肿胀程度 | 第33页 |
3.2.3.3 药物处理 | 第33-34页 |
3.2.4 取材 | 第34页 |
3.3 组织学染色 | 第34-38页 |
3.3.1 大鼠踝关节脱钙 | 第34页 |
3.3.2 石蜡包埋及切片 | 第34-35页 |
3.3.2.1 石蜡包埋 | 第34-35页 |
3.3.2.2 APES处理载玻片 | 第35页 |
3.3.2.3 石蜡切片 | 第35页 |
3.3.3 组织学染色及评分标准 | 第35-36页 |
3.3.3.1 H&E染色 | 第35-36页 |
3.3.3.2 组织学评分标准 | 第36页 |
3.3.4 炎性因子含量检测 | 第36-38页 |
3.3.4.1 血清获取方法 | 第36-37页 |
3.3.4.2 关节匀浆方法 | 第37页 |
3.3.4.3 ELISA方法 | 第37页 |
3.3.4.4 放免法测血清中炎性因子量 | 第37-38页 |
3.4 实验统计方法 | 第38页 |
3.5 实验结果 | 第38-45页 |
3.5.1 诱导后大鼠状态及体重变化 | 第38-39页 |
3.5.2 形态学观察及X射线检测结果 | 第39-40页 |
3.5.3 鼠尾草酚和鼠尾草酸对大鼠后爪肿胀程度及大鼠体重的影响 | 第40-41页 |
3.5.4 组织学检测(HE) | 第41-42页 |
3.5.5 病理学评分 | 第42-43页 |
3.5.6 ELISA检测炎性因子含量及血清检测结果 | 第43-44页 |
3.5.7 脾脏系数差异 | 第44-45页 |
3.6 讨论 | 第45-48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8页 |
附录一 | 第58-60页 |
附录二 | 第60-62页 |
附录三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