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云南省西畴县兽类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术语及符号说明第11-12页
第1章 前言第12-15页
    1.1 兽类物种多样性第12-13页
    1.2 文山州以往兽类物种调查概况第13-14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第15-22页
    2.1 地理位置第15-16页
    2.2 地质地貌第16页
    2.3 土壤第16页
    2.4 水文第16-17页
    2.5 气候条件第17页
    2.6 生物多样性第17-18页
        2.6.1 植物多样性第17-18页
        2.6.2 动物多样性第18页
    2.7 研究地社会经济状况第18-19页
    2.8 研究地各乡镇概况第19-22页
        2.8.1 西洒镇概况第19页
        2.8.2 兴街镇概况第19页
        2.8.3 鸡街乡概况第19-20页
        2.8.4 董马乡概况第20页
        2.8.5 法斗乡概况第20页
        2.8.6 蚌谷乡概况第20页
        2.8.7 莲花塘乡概况第20-21页
        2.8.8 柏林乡概况第21页
        2.8.9 新马街乡概况第21-22页
第3章 中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第22-50页
    3.1 中小型兽类时空格局研究第22-25页
        3.1.1 中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的时间格局研究第22-23页
        3.1.2 中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研究第23-25页
    3.2 中小型兽类研究方法综述第25-27页
        3.2.1 小型兽类物种铗捕法调查第25-26页
        3.2.2 中小型兽类物种样线法调查第26-27页
        3.2.3 翼手目动物网捕法调查第27页
    3.3 研究方法第27-34页
        3.3.1 铗捕法第27-32页
        3.3.2 样线法第32-33页
        3.3.3 网捕法第33-34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4-47页
        3.4.1 铗捕法物种调查结果第34-37页
        3.4.2 西畴县小型兽类区系分析第37-38页
        3.4.3 不同季节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第38-41页
        3.4.4 不同海拔梯度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第41-42页
        3.4.5 不同生境类型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第42-43页
        3.4.6 样线法调查结果第43-46页
        3.4.7 网捕法调查结果第46-47页
    3.5 讨论第47-50页
        3.5.1 西畴县中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讨论第47-48页
        3.5.2 影响中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因素第48-50页
第4章 大中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第50-69页
    4.1 大中型兽类研究方法综述第50-52页
        4.1.1 红外相机陷阱法综述第50-51页
        4.1.2 访问调查法综述第51-52页
    4.2 研究方法第52-58页
        4.2.1 红外相机陷阱法第52-56页
        4.2.2 访问调查法第56-58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8-66页
        4.3.1 兽类监测结果和物种组成第58-60页
        4.3.2 大中型兽类区系分析第60-61页
        4.3.3 兽类相对丰富度和不同时段物种拍摄的情况第61-63页
        4.3.4 豹猫和鼬獾基于红外相机的分析第63-64页
        4.3.5 西畴县兽类物种访问调查结果第64-66页
    4.4 讨论第66-69页
        4.4.1 关于红外相机陷阱法应用中的问题及完善措施第66-67页
        4.4.2 珍稀濒危物种的现状第67-69页
第5章 居民保护态度的访谈法调查第69-75页
    5.1 居民保护态度的重要性第69页
    5.2 调查方法第69-70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0-73页
        5.3.1 居民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第70-72页
        5.3.2 相关部门对于居民财产损失的补偿问题第72页
        5.3.3 获得野生动物保护教育途径第72-73页
    5.4 讨论第73-75页
第6章 结论第75-79页
    6.1 西畴县动物物种调查结果总结第75-77页
    6.2 物种保护建议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附录第84-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鱼和两栖动物寄生9种复殖吸虫的形态分类和基于5.8S+ITS 2序列的分子鉴定
下一篇:中缅树鼩亲缘识别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