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陕西段)生态资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9-23页 |
| 2.1 地理位置 | 第19页 |
| 2.2 自然资源 | 第19-21页 |
| 2.2.1 地形地貌 | 第19页 |
| 2.2.2 土壤植被 | 第19-21页 |
| 2.2.3 气候水文 | 第21页 |
| 2.3 社会经济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23-25页 |
| 3.1 数据来源 | 第23-24页 |
| 3.2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秦岭(陕西段)生态参数测定 | 第25-36页 |
| 4.1 土地覆被类型的分类 | 第25-29页 |
| 4.2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 第29-31页 |
| 4.3 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的还原 | 第31-33页 |
| 4.3.1 植被指数的选取 | 第31页 |
| 4.3.2 植被生物量遥感估测 | 第31-33页 |
| 4.4 植被覆盖度 | 第33-3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五章 秦岭(陕西段)生态资产测算及时空变化特征 | 第36-56页 |
| 5.1 自然资源价值 | 第36页 |
| 5.2 生产有机物质 | 第36-39页 |
| 5.3 大气调节价值 | 第39-40页 |
| 5.4 涵养水源价值 | 第40-44页 |
| 5.5 保育土壤价值 | 第44-49页 |
| 5.6 营养物质价值 | 第49-51页 |
| 5.7 生态资产价值 | 第51-55页 |
| 5.8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秦岭(陕西段)生态资产格局驱动因素分析 | 第56-60页 |
| 6.1 气候因素 | 第56页 |
| 6.2 地形因素 | 第56-58页 |
| 6.3 社会经济因素 | 第58页 |
| 6.4 人类活动因素 | 第58-59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60-63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讨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