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二硫化钼改性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降解四环素废水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危害第11-12页
    1.2 抗生素的去除第12-15页
        1.2.1 生物方法第12页
        1.2.2 物理方法第12-13页
        1.2.3 化学方法第13-15页
    1.3 二硫化钼(MoS_2)光催化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1 二硫化钼(MoS_2)的结构与性能第15-16页
        1.3.2 二硫化钼(MoS_2)的制备与形貌的调控第16-17页
    1.4 二硫化钼(MoS_2)光催化材料的复合改性第17-19页
        1.4.1 贵金属元素表面沉积第17-18页
        1.4.2 非金属离子掺杂第18页
        1.4.3 半导体复合第18-19页
    1.5 本研究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第19-21页
        1.5.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9-20页
        1.5.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二硫化钼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21-33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实验部分第21-23页
        2.2.1 实验试剂第21页
        2.2.2 实验仪器第21-22页
        2.2.3 光催化剂的制备第22-23页
        2.2.4 样品的表征第23页
        2.2.5 光催化性能测试与评价第2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3-28页
        2.3.1 样品的XRD分析第23-24页
        2.3.2 样品的SEM分析第24-25页
        2.3.3 样品的UV-vis分析第25-26页
        2.3.4 样品的FT-IR分析第26-27页
        2.3.5 样品的XPS分析第27-28页
    2.4 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第28-31页
        2.4.1 光催化性能试验第28-30页
        2.4.2 光催化机理分析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过渡金属离子改性MoS_2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33-45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实验部分第33-35页
        3.2.1 实验试剂第33-34页
        3.2.2 实验仪器第34页
        3.2.3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MoS_2光催化剂的制备第34-35页
        3.2.4 样品的表征第35页
        3.2.5 光催化性能测试与评价第3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5-40页
        3.3.1 样品的XRD分析第35-36页
        3.3.2 样品的SEM分析第36-38页
        3.3.3 样品的UV-vis分析第38-39页
        3.3.4 样品的XPS分析第39-40页
    3.4 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第40-44页
        3.4.1 光催化性能试验第40-43页
        3.4.2 光催化机理分析第43-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MoS_2/BiOBr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45-57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实验部分第45-48页
        4.2.1 实验试剂第45-46页
        4.2.2 实验仪器第46页
        4.2.3 MoS_2/BiOBr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第46-47页
        4.2.4 样品的表征第47页
        4.2.5 光催化性能测试与评价第47-4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8-53页
        4.3.1 样品的XRD分析第48页
        4.3.2 样品的SEM分析第48-49页
        4.3.3 样品的FT-IR分析第49-50页
        4.3.4 样品的UV-vis分析第50-51页
        4.3.5 样品的XPS分析第51-53页
    4.4 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第53-56页
        4.4.1 光催化性能试验第53-54页
        4.4.2 光催化机理分析第54-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结论第57-58页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芬顿及类光芬顿体系中FeOCl的催化活化机制研究
下一篇:沈阳市典型黑臭水体污染物特征研究与遥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