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4-20页 |
2.1 小额贷款风险理论 | 第14-15页 |
2.1.1 关系型贷款理论 | 第14页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4-15页 |
2.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2.2.1 传统风险管理理论 | 第15页 |
2.2.2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2.3 风险管理方法 | 第16-20页 |
2.3.1 风险坐标图 | 第16-18页 |
2.3.2 图蒙特卡罗方法 | 第18页 |
2.3.3 关键风险指标管理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榆林HF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控制现状 | 第20-35页 |
3.1 榆林HF情况介绍 | 第20-26页 |
3.1.1 榆林HF简介 | 第20页 |
3.1.2 榆林HF小微业务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3.1.3 榆林HF小微企业贷款现状 | 第22-26页 |
3.2 榆林HF风险管理现状 | 第26-29页 |
3.2.1 榆林HF风险管理文化及理念 | 第27-28页 |
3.2.2 榆林HF风险管理体制建设状况 | 第28页 |
3.2.3 榆林HF风险管理工具状况 | 第28-29页 |
3.2.4 榆林HF风险管理队伍状况 | 第29页 |
3.3 榆林HF小微企业贷款存在的风险 | 第29-31页 |
3.3.1 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控人员薄弱 | 第30页 |
3.3.2 企业信贷管理机制已不适应当前风控管理要求 | 第30-31页 |
3.4 榆林HF小微企业贷款问题分析 | 第31-35页 |
3.4.1 榆林HF风险识别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3.4.2 榆林HF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3.4.3 榆林HF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榆林HF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评估 | 第35-45页 |
4.1 榆林HF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识别 | 第35-38页 |
4.1.1 对贷款企业行业上的识别 | 第35-37页 |
4.1.2 对贷款企业在担保方式的识别 | 第37-38页 |
4.1.3 对贷款企业在经营情况的识别 | 第38页 |
4.1.4 对贷款企业在额度上的识别 | 第38页 |
4.2 榆林HF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评估 | 第38-41页 |
4.2.1 建设标准化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估体系 | 第39-40页 |
4.2.2 建立与小微企业授信相符的风险评估管理流程 | 第40-41页 |
4.3 健全榆林HF内部控制与贷款审批制度 | 第41-45页 |
4.3.1 榆林HF内控制度的完善 | 第41-43页 |
4.3.2 建立榆林HF全过程贷款风险监管体系 | 第43页 |
4.3.3 开发榆林HF贷款风险预警系统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榆林HF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控制的策略 | 第45-62页 |
5.1 小微贷款产品的提升与完善 | 第45-46页 |
5.2 贷款标准明确 | 第46-48页 |
5.3 调查审批环节的规范与优化 | 第48-58页 |
5.4 贷后管理模式的改造与创新 | 第58-60页 |
5.5 风险控制流程的配置与调整 | 第60-62页 |
第六章 榆林HF小微企业风险保障措施 | 第62-66页 |
6.1 充分利用特色信贷产品进行风险化解 | 第62页 |
6.2 运用各类方法推进诉讼处置进度 | 第62-63页 |
6.3 加强企业贷款前的各类细化 | 第63-66页 |
6.3.1 贷前调查要“真” | 第63页 |
6.3.2 贷中审查要“实” | 第63-64页 |
6.3.3 风险排查要“早” | 第64页 |
6.3.4 贷后管理要“严” | 第64-66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问题 | 第66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6页 |
7.2 进一步研究问题 | 第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