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 第13-16页 |
2.1 绩效考核相关概念 | 第13页 |
2.1.1 绩效 | 第13页 |
2.1.2 政府绩效 | 第13页 |
2.1.3 绩效考核 | 第13页 |
2.1.4 政府部门绩效考核 | 第13页 |
2.2 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基础理论 | 第13-16页 |
2.2.1 “3E”评价方法 | 第13-14页 |
2.2.2 SMART原则 | 第14-15页 |
2.2.3 平衡计分卡理论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南京市政府部门绩效考核执行过程的实践探索与问题 | 第16-23页 |
3.1 南京市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发展历程 | 第16页 |
3.1.1 南京市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的前身 | 第16页 |
3.1.2 南京市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的现状 | 第16页 |
3.2 南京市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的顶层设计 | 第16-17页 |
3.2.1 总体思路 | 第16页 |
3.2.2 基本原则 | 第16-17页 |
3.3 南京市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的操作流程 | 第17-18页 |
3.3.1 目标制定 | 第17页 |
3.3.2 过程监管 | 第17页 |
3.3.3 绩效考评 | 第17页 |
3.3.4 结果运用 | 第17页 |
3.3.5 绩效改进 | 第17-18页 |
3.4 南京市政府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第18-19页 |
3.4.1 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 第18-19页 |
3.4.2 指标体系分值构成 | 第19页 |
3.5 南京市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3.5.1 绩效考核的价值取向还存在一定偏差 | 第19-20页 |
3.5.2 指标体系的设计还不够合理 | 第20页 |
3.5.3 公众参与程度还有待提高 | 第20-21页 |
3.5.4 绩效考核的方法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 第21页 |
3.5.5 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利用价值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 第21页 |
3.6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1-23页 |
3.6.1 对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的认识还不够到位 | 第21-22页 |
3.6.2 绩效考核主体的专业性和独立性还有待提高 | 第22页 |
3.6.3 被考核部门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过高 | 第22页 |
3.6.4 政府部门绩效考核法规制度还不健全 | 第22-23页 |
第四章 国内外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的经验借鉴 | 第23-27页 |
4.1 西方国家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实践经验 | 第23-25页 |
4.1.1 美国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实践 | 第23页 |
4.1.2 英国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的实践 | 第23-24页 |
4.1.3 西方国家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的主要特点 | 第24-25页 |
4.2 我国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实践经验 | 第25-27页 |
4.2.1 我国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的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4.2.2 深圳市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实践经验 | 第26页 |
4.2.3 杭州市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实践经验 | 第26-27页 |
第五章 完善南京市政府部门绩效考核执行过程的对策建议 | 第27-34页 |
5.1 完善南京市政府部门绩效考核执行过程应把握的主要原则 | 第27-28页 |
5.1.1 处理好内部管控和外部责任的关系 | 第27页 |
5.1.2 处理好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的关系 | 第27页 |
5.1.3 处理好经济、效率与效果的关系 | 第27页 |
5.1.4 处理好不同考核主体之间的关系 | 第27-28页 |
5.2 完善南京市政府部门绩效考核执行过程的若干对策 | 第28-34页 |
5.2.1 构建更加完善的指标体系 | 第28-29页 |
5.2.2 引入多元化的绩效考核主体 | 第29-31页 |
5.2.3 完善过程管控机制 | 第31页 |
5.2.4 创新结果运用方式 | 第31-32页 |
5.2.5 健全法规制度体系 | 第32-3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