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第16-25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2.1.1 国外研究文献 | 第16-18页 |
2.1.2 国内研究文献 | 第18-22页 |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第22页 |
2.2 相关概念的介绍 | 第22-23页 |
2.2.1 收购的概念及类型 | 第22页 |
2.2.2 关联交易的概念 | 第22-23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页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5页 |
3 山西焦化收购中煤华晋概况 | 第25-36页 |
3.1 山西焦化与中煤华晋介绍 | 第25-26页 |
3.1.1 山西焦化概况 | 第25页 |
3.1.2 中煤华晋概况 | 第25-26页 |
3.2 收购目的分析 | 第26-28页 |
3.2.1 集团母公司提升对山西焦化的控股比例 | 第26-27页 |
3.2.2 整合集团内部优质资产增强上市公司实力 | 第27页 |
3.2.3 发挥协同效应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 | 第27-28页 |
3.2.4 提高产能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28页 |
3.3 收购方案与收购实施概述 | 第28-33页 |
3.3.1 山西焦化收购方案 | 第28-32页 |
3.3.2 山西焦化收购过程 | 第32-33页 |
3.3.3 山西焦化收购被叫停 | 第33页 |
3.4 收购过程出现的问题 | 第33-36页 |
3.4.1 标的资产估价不公允 | 第33-34页 |
3.4.2 关联交易不合规 | 第34-35页 |
3.4.3 拟收购资产类型单一 | 第35-36页 |
4 山西焦化收购被叫停的财务分析与原因分析 | 第36-49页 |
4.1 山西焦化与中煤华晋的财务状况 | 第36-41页 |
4.1.1 山西焦化财务指标的分析 | 第36-38页 |
4.1.2 中煤华晋财务指标的分析 | 第38-41页 |
4.2 价值评估与股价分析 | 第41-44页 |
4.2.1 基于相对价值法对中煤华晋的价值评估 | 第41-42页 |
4.2.2 收购期间山西焦化股价变动的分析 | 第42-44页 |
4.3 山西焦化收购被叫停的原因分析 | 第44-49页 |
4.3.1 拟购买资产价值低估 | 第44页 |
4.3.2 关联交易的合法性难以保证 | 第44-47页 |
4.3.3 山西国资委与证监会对评估标准不一致 | 第47-49页 |
5 山西焦化收购中煤华晋的建议与启示 | 第49-51页 |
5.1 山西焦化收购中煤华晋的建议 | 第49页 |
5.1.1 公允评估交易资产价值 | 第49页 |
5.1.2 扩大收购资产的选择范围 | 第49页 |
5.1.3 公司资产整合应注重资产的合规性 | 第49页 |
5.2 山西焦化收购被叫停的启示 | 第49-51页 |
5.2.1 煤炭企业需注重证监会收购的程序与要求 | 第49-50页 |
5.2.2 煤炭集团在供给侧的背景下应有效利用上市公司壳资源 | 第50页 |
5.2.3 地方国资委应提高与证监会在收购标准上的一致性 | 第50-5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