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导论 | 第10-15页 |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10-11页 |
1. 选题缘起 | 第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4页 |
1. 关于第二国际理论家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析及其缺陷的研究 | 第11-12页 |
2. 关于列宁对辩证法的探索与其创立帝国主义理论关系的研究 | 第12-13页 |
3. 关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与同时期理论家有关学说关系的研究 | 第13页 |
4. 关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价值的研究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 | 第14-15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历史转折处的分歧:第二国际理论家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析 | 第15-21页 |
(一) 时代变化对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挑战 | 第15-17页 |
1. 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的重大变化 | 第15-16页 |
2. 垄断资本主义对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挑战 | 第16-17页 |
(二) 第二国际理论家对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不同解读 | 第17-21页 |
1. 正统派与修正派的论战 | 第17-19页 |
2. 正统派的分析范式及其缺陷 | 第19-21页 |
二、集大成后的创新: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 | 第21-29页 |
(一) 列宁对同时代相关学说的评析和借鉴 | 第21-24页 |
1. 对霍布森、希法亭等人帝国主义理论的批判借鉴 | 第21-23页 |
2. 对考茨基“超帝国主义论”的彻底批驳 | 第23-24页 |
(二)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 | 第24-29页 |
1. 帝国主义理论的集中阐发:对垄断资本主义的科学说明 | 第24-27页 |
2. 社会主义革命进程的科学预测:从同时胜利到一国胜利 | 第27-29页 |
三、唯物辩证的资本主义观: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内在分析范式 | 第29-40页 |
(一) 列宁批判第二国际诠释唯物辩证法 | 第29-32页 |
1. 唯物辩证法与诡辩论的本质区别 | 第29-31页 |
2. 辩证发展观与形而上学发展论的区别 | 第31-32页 |
(二)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中的唯物辩证法 | 第32-40页 |
1. 事物是运动着的矛盾体:对垄断资本主义的辩证分析 | 第33-36页 |
2. 历史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社会主义进程的辩证法 | 第36-40页 |
四、社会主义的前景展望: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当代启示 | 第40-46页 |
(一)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没有过时 | 第40-41页 |
(二)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41-46页 |
1. 两制并存是长期态势 | 第41-42页 |
2. 引进来:在全球化进程中持续发展 | 第42-44页 |
3. 走出去: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