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4-5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42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钠离子电池的概况 | 第14-16页 |
1.3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6-27页 |
1.3.1 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 | 第17-20页 |
1.3.2 普鲁士蓝正极材料 | 第20-21页 |
1.3.3 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 | 第21-27页 |
1.4 氟磷酸钒钠正极材料的特点及研究现状 | 第27-32页 |
1.4.1 氟磷酸钒钠的晶体结构及储钠机制 | 第28-29页 |
1.4.2 氟磷酸钒钠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 | 第29-30页 |
1.4.3 氟磷酸钒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30-32页 |
1.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2页 |
第2章 碳包覆Na_3V_2(PO_4)_2F_3的制备及电化学储钠性质研究 | 第42-52页 |
2.1 前言 | 第4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2.2.1 样品的合成 | 第42-43页 |
2.2.2 样品的表征 | 第43-44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49页 |
2.3.1 结构分析 | 第44-45页 |
2.3.2 成分分析 | 第45-46页 |
2.3.3 形貌特征 | 第46-47页 |
2.3.4 电化学性质研究 | 第47-4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3章 原位碳纳米纤维包覆对Na_3V_2(PO_4)_2F_3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52-66页 |
3.1 前言 | 第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3.2.1 样品的合成 | 第52-53页 |
3.2.2 样品的表征 | 第5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2页 |
3.3.1 结构分析 | 第53-55页 |
3.3.2 碳含量分析 | 第55-56页 |
3.3.3 形貌特征 | 第56-57页 |
3.3.4 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7-60页 |
3.3.5 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60-61页 |
3.3.6 全电池性能测试 | 第61-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第4章 水系粘结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对Na_3V_2(PO_4)_2F_3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66-84页 |
4.1 前言 | 第66-6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7-68页 |
4.2.1 样品的合成 | 第67页 |
4.2.2 样品的表征 | 第67-6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8-80页 |
4.3.1 电极形貌 | 第68-69页 |
4.3.2 电极电化学性能 | 第69-73页 |
4.3.3 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73-75页 |
4.3.4 界面稳定性表征 | 第75-77页 |
4.3.5 全电池性能测试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