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种群空间格局、竞争与易化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1.1 种群格局与过程 | 第12-13页 |
1.1.1 种群空间格局 | 第12页 |
1.1.2 研究种群格局与过程的生态学意义 | 第12-13页 |
1.2 易化与竞争 | 第13-20页 |
1.2.1 竞争 | 第13-16页 |
1.2.2 易化 | 第16-19页 |
1.2.3 竞争与易化的转化 | 第19-20页 |
1.3 科学问题的提出 | 第20-2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1-27页 |
2.1 研究区域与样地概况 | 第21页 |
2.2 样地选择 | 第21页 |
2.3 物种选择 | 第21-22页 |
2.4 种群格局数据的测定 | 第22-26页 |
2.4.1 数字影像的采集 | 第22-23页 |
2.4.2 数字影像的处理 | 第23页 |
2.4.3 实验数据可靠性检验 | 第23-26页 |
2.5 植物个体特征的测定 | 第26-27页 |
3 胁迫梯度下正相互作用与负相互作用的权衡 | 第27-42页 |
3.1 实验设计 | 第27页 |
3.2 分析方法 | 第27-29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29-33页 |
3.3.1 种群在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尺度密度分析 | 第29-31页 |
3.3.2 种群在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密度分析 | 第31-32页 |
3.3.3 种群个体特征的比较 | 第32-33页 |
3.4 讨论 | 第33-42页 |
3.4.1 尺度、密度与O(r)函数 | 第33-34页 |
3.4.2 放牧胁迫下正相互作用与负相互作用的转化 | 第34-38页 |
3.4.3 放牧胁迫下的正相互作用与植物个体小型化 | 第38-42页 |
4 种内相互作用的转化与种群空间格局 | 第42-95页 |
4.1 实验设计 | 第42页 |
4.2 种群格局分析方法 | 第42-45页 |
4.2.1 单变量的点格局分析 | 第42-43页 |
4.2.2 零模型 | 第43-45页 |
4.3 种群在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格局分析 | 第45-91页 |
4.3.1 羊草种群格局分析 | 第45-52页 |
4.3.2 米氏冰草种群格局分析 | 第52-59页 |
4.3.3 大针茅种群格局分析 | 第59-67页 |
4.3.4 糙隐子草种群格局分析 | 第67-75页 |
4.3.5 洽草种群格局分析 | 第75-83页 |
4.3.6 双齿葱种群格局分析 | 第83-91页 |
4.4 讨论 | 第91-95页 |
4.4.1 点格局与零模型 | 第91页 |
4.4.2 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的转化与种群空间格局 | 第91-95页 |
5 结论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9页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