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7-18页 |
缩写解释表 | 第18-19页 |
1 绪论 | 第19-47页 |
1.1 引言 | 第19-20页 |
1.2 负氢迁移/环化反应构建氮杂环结构 | 第20-35页 |
1.2.1 碳杂双键作为负氢受体的氢迁移/环化反应 | 第21-25页 |
1.2.2 碳碳双键作为负氢受体的氢迁移/环化反应 | 第25-32页 |
1.2.3 其他物种作为负氢受体的氢迁移/环化反应 | 第32-35页 |
1.3 甲亚胺叶立德参与的[3+2]环加成反应构建螺羟吲哚结构 | 第35-42页 |
1.3.1 [3+2]环加成反应构筑螺羟吲哚-吡咯烷类结构 | 第35-41页 |
1.3.2 [3+2]环加成反应构筑螺羟吲哚-咪唑结构 | 第41-42页 |
1.4 氮杂-1,3-丁二烯作为双烯体的氮杂-Diels-Alder反应 | 第42-46页 |
1.4.1 Diels-Alder反应和氮杂-Diels-Alder反应简介 | 第42-43页 |
1.4.2 氮杂1,3-丁二烯参与的Diels-Alder反应构筑氮杂环结构 | 第43-46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 第46-47页 |
2 负氢迁移/环化策略构建三氟甲基化四氢喹唑啉结构 | 第47-61页 |
2.1 引言 | 第47-48页 |
2.2 结果和讨论 | 第48-52页 |
2.2.1 反应条件筛选 | 第48-50页 |
2.2.2 底物范围考察 | 第50-52页 |
2.2.3 负氢迁移/环化反应机理推测 | 第52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52-60页 |
2.3.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53页 |
2.3.2 邻胺基苯甲酰基类化合物与三氟乙胺盐酸盐进行负氢迁移/环化反应的一般步骤 | 第53-54页 |
2.3.3 邻吡咯烷基苯甲醛与3,3,3-三氟丙氨酸盐酸盐负氢迁移/环化反应的一般步骤 | 第54页 |
2.3.4 产物31的转化反应 | 第54-6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3 基于负氢迁移/环化策略构建4-磺酰亚胺修饰的苯并[e]吲哚里西啶结构 | 第61-76页 |
3.1 引言 | 第61-63页 |
3.2 结果和讨论 | 第63-68页 |
3.2.1 反应条件筛选 | 第63-65页 |
3.2.2 底物范围考察 | 第65-67页 |
3.2.3 负氢迁移/环化反应机理推测 | 第67-68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68-75页 |
3.3.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68-69页 |
3.3.2 负氢迁移/环化反应的一般步骤 | 第69-70页 |
3.3.3 产物8a还原反应步骤 | 第70-7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4 靛红、苄胺、2-烯基假吲哚参与的[3+2]环加成反应 | 第76-92页 |
4.1 引言 | 第76-77页 |
4.2 结果和讨论 | 第77-82页 |
4.2.1 反应条件筛选 | 第77-79页 |
4.2.2 底物范围考察 | 第79-82页 |
4.2.3 [3+2]环加成反应过渡态探讨 | 第82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82-91页 |
4.3.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83-84页 |
4.3.2 N-苄基靛红、苄胺、2-烯基假吲哚[3+2]环加成反应操作一般步骤 | 第84-9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5 基于连续的[4+2]/[2+2]环加成反应构筑多取代苯并[b]吲哚里西啶骨架 | 第92-115页 |
5.1 引言 | 第92-93页 |
5.2 结果和讨论 | 第93-101页 |
5.2.1 反应条件筛选 | 第93-96页 |
5.2.2 底物范围考察 | 第96-100页 |
5.2.3 环加成产物的还原 | 第100页 |
5.2.4 [4+2]环加成产物的分离 | 第100-101页 |
5.3 实验部分 | 第101-114页 |
5.3.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101-102页 |
5.3.2 2-烯基假吲哚[4+2]/[2+2]串联环化反应的一般步骤 | 第102-103页 |
5.3.3 环加成产物15a还原步骤 | 第103页 |
5.3.4 [4+2]环加成产物合成步骤 | 第103-11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6.1 结论 | 第115页 |
6.2 创新点摘要 | 第115-116页 |
6.3 展望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6页 |
附录A 金鸡纳碱催化的5H-噻唑酮对马来酰亚胺的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 | 第126-139页 |
附录B 部分代表性新化合物的~1H和~(13)C NMR谱图 | 第139-150页 |
致谢 | 第150-151页 |
作者简介 | 第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