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 第3-8页 |
缩略语说明 | 第8-9页 |
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5-18页 |
第一章 青天葵总多糖化学成分研究 | 第18-46页 |
第一节 青天葵总多糖分离纯化 | 第18-22页 |
1.1 材料与仪器 | 第18-19页 |
1.2 青天葵多糖提取与纯化 | 第19-22页 |
1.2.1 青天葵总多糖提取与除蛋白 | 第19页 |
1.2.2 青天葵多糖的纯化 | 第19-22页 |
第二节 青天葵多糖一级结构和理化常数测定 | 第22-45页 |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2-24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1.2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4-45页 |
2.2.1 多糖组分纯度检查 | 第24-26页 |
2.2.2 多糖分子量测定 | 第26-28页 |
2.2.3 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 第28-33页 |
2.2.4 总糖含量测定 | 第33-35页 |
2.2.5 糖醛酸含量测定 | 第35-37页 |
2.2.6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37-39页 |
2.2.7 紫外(UV)光谱测定 | 第39-40页 |
2.2.8 红外(IR)光谱测定 | 第40-41页 |
2.2.9 DT2-1与DT2-2的核磁共振分析 | 第41-45页 |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 第45-46页 |
第二章 青天葵均一多糖抗补体活性筛选 | 第46-61页 |
第一节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48-49页 |
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48-49页 |
第二节 青天葵均一多糖抗补体活性研究 | 第49-59页 |
2.1 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CH_(50))测定 | 第49-55页 |
2.1.1 实验原理 | 第49页 |
2.1.2 溶液配制 | 第49-50页 |
2.1.3 补体制备 | 第50页 |
2.1.4 供试品溶液 | 第50页 |
2.1.5 溶血素比例考察 | 第50-51页 |
2.1.6 经典途径补体效价测定 | 第51-52页 |
2.1.7 补体冻干粉复溶后存放时间的考察 | 第52-53页 |
2.1.8 多糖经典途径抗补体活性测定 | 第53-55页 |
2.2 多糖旁路途径的溶血活性(AP_(50))测定 | 第55-59页 |
2.2.1 实验原理 | 第55-56页 |
2.2.2 溶液配制 | 第56页 |
2.2.3 补体制备 | 第56页 |
2.2.4 供试品溶液 | 第56页 |
2.2.5 旁路途径补体效价测定 | 第56-58页 |
2.2.6 多糖旁路途径抗补体活性测定 | 第58-59页 |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 第59-61页 |
第三章 青天葵多糖抑制NO释放活性的研究 | 第61-70页 |
1 药品及仪器 | 第63页 |
2 RAW 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培养 | 第63-64页 |
3 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 第64-65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64页 |
3.2 细胞增殖活性测定结果 | 第64-65页 |
4 NO释放测定实验 | 第65-69页 |
4.1 Griess法原理 | 第66页 |
4.2 Griess法测定上清液NO | 第66-67页 |
4.3 统计学处理 | 第67页 |
4.4 青天葵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分泌NO的影响 | 第67-69页 |
4.4.1 NO_2~-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67页 |
4.4.2 青天葵多糖分泌NO的测定结果 | 第67-69页 |
5 小结与讨论 | 第69-70页 |
全文总结与讨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第四章 综述: 植物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 第77-85页 |
1 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 第77-78页 |
2 对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 第78页 |
3 对T和B细胞的影响 | 第78-79页 |
4 对补体系统的影响 | 第79-80页 |
5 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80-81页 |
6. 协同增效作用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