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权与在先权冲突及解决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章 商标权与在先权冲突概述 | 第13-23页 |
第一节 商标权与在先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第13-19页 |
一、商标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第13-14页 |
二、在先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第14-16页 |
三、在先权的种类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商标权与在先权冲突的界定 | 第19-23页 |
一、权利冲突的概念探析 | 第19-20页 |
二、商标权与在先权冲突的构成要件 | 第20-21页 |
三、商标权与在先权冲突的原因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域外商标权与在先权冲突解决立法之借鉴 | 第23-29页 |
第一节 国际条约 | 第23-24页 |
一、国际条约的规定 | 第23-24页 |
二、国际条约的立法借鉴 | 第24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立法 | 第24-25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立法规定 | 第24-25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借鉴 | 第25页 |
第三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相关立法规定 | 第25-29页 |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规定 | 第26页 |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借鉴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商标权与在先权冲突的问题及解决的必要性 | 第29-35页 |
第一节 立法的缺陷 | 第29-30页 |
一、《商标法》存在的缺陷 | 第29页 |
二、相关法律存在的缺陷 | 第29-30页 |
第二节 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一、商标行政主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二、异议程序的缺陷 | 第31-32页 |
三、争议程序的缺陷 | 第32页 |
四、其他缺陷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司法的缺陷 | 第33-35页 |
一、先前置后诉讼不合理 | 第33页 |
二、诉讼程序的缺陷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商标权与在先权冲突之解决途径 | 第35-47页 |
第一节 商标权与在先权冲突的解决原则 | 第35-40页 |
一、保护在先权原则 | 第35-36页 |
二、诚实信用原则 | 第36-37页 |
三、利益兼顾原则 | 第37-39页 |
四、禁止混淆原则 | 第39页 |
五、反淡化保护原则 | 第39-40页 |
第二节 立法方面的完善 | 第40-42页 |
一、明确在先权的种类 | 第40-41页 |
二、确立在先权的条件 | 第41-42页 |
三、引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 第42页 |
四、制定《知识产权法典》 | 第42页 |
第三节 行政执法方面的完善 | 第42-44页 |
一、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 第42-43页 |
二、创设在先权备案登记制度 | 第43页 |
三、提高法律素养与意识 | 第43-44页 |
四、加大惩罚力度 | 第44页 |
第四节 司法方面的完善 | 第44-47页 |
一、调解优先 | 第44-45页 |
二、推广知识产权法院 | 第45页 |
三、去复审进诉讼程序 | 第45-46页 |
四、确立损害赔偿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