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3-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丙酮醛与人类疾病 | 第9页 |
1.2 生物体内丙酮醛降解途径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3 乙二醛酶Ⅲ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4 乙二醛酶Ⅲ的特点和功能 | 第12-13页 |
1.5 模式生物——粟酒裂殖酵母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粟酒裂殖酵母SpDJ-1及其突变体的表达及乙二醛酶活性分析 | 第15-37页 |
2.1 材料与培养基 | 第16-18页 |
2.1.1 菌种与质粒 | 第16页 |
2.1.2 培养基与试剂 | 第16-18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8-26页 |
2.2.1 引物设计 | 第18页 |
2.2.2 重组表达质粒pET-28a(+)-SpDJ-1及其突变体的构建 | 第18-23页 |
2.2.3 SpDJ-1及其突变体的诱导表达 | 第23-24页 |
2.2.4 SpDJ-1蛋白的表达纯化和抗体制作 | 第24-25页 |
2.2.5 SpDJ-1及其突变体酶活的检测 | 第25-26页 |
2.2.6 HPLC检测SpDJ-1蛋白催化丙酮醛后的产物 | 第26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6-36页 |
2.3.1 重组表达质粒pET-28a(+)-SpDJ-1及其突变体的构建 | 第26-28页 |
2.3.2 SpDJ-1蛋白的表达 | 第28-30页 |
2.3.3 SpDJ-1的表达纯化与抗体制作 | 第30-32页 |
2.3.4 SpDJ-1及其突变体酶活的检测 | 第32-35页 |
2.3.5 HPLC检测SpDJ-1蛋白催化丙酮醛反应的产物 | 第35-36页 |
2.4 讨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粟酒裂殖酵母SpHsp31系列蛋白的乙二醛酶活性分析 | 第37-56页 |
3.1 材料与培养基 | 第37-39页 |
3.1.1 菌种与质粒 | 第37-38页 |
3.1.2 培养基与试剂 | 第38-39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9-44页 |
3.2.1 对粟酒裂殖酵母的5个Hsp31蛋白进行序列比对 | 第39页 |
3.2.2 引物设计 | 第39-40页 |
3.2.3 4 个Hsp31重组蛋白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40-41页 |
3.2.4 SpHsp3101、SpHsp3102、SpHsp3103重组蛋白在原核生物中的诱导表达 | 第41页 |
3.2.5 Western-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 | 第41-42页 |
3.2.6 包涵体蛋白的优化 | 第42-43页 |
3.2.7 Hsp31蛋白的真核表达与纯化 | 第43-44页 |
3.2.8 Hsp31蛋白作为乙二醛酶酶活的测定 | 第44页 |
3.2.9 HPLC检测Hsp31蛋白作用于丙酮醛后的产物 | 第44页 |
3.3 试验结果 | 第44-54页 |
3.3.1 对粟酒裂殖酵母的5个Hsp31蛋白进行序列比对 | 第44-45页 |
3.3.2 Hsp31蛋白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45-48页 |
3.3.3 SpHsp3101、SpHsp3102、SpHsp3103重组蛋白在原核生物中的诱导表达 | 第48-49页 |
3.3.4 SpHsp3102、SpHsp3103重组蛋白在酵母中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 第49-51页 |
3.3.5 Western-Blot(蛋白免疫印迹)检测SpHsp3103重组蛋白在酵母细胞中是否表达 | 第51页 |
3.3.6 Hsp31蛋白酶活的测定 | 第51-53页 |
3.3.7 HPLC检测SpHsp3101及SpHsp3102催化丙酮醛后的产物 | 第53-54页 |
3.4 讨论 | 第54页 |
3.5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录一 主要仪器 | 第62-63页 |
附录二 本实验所用的质粒 | 第63-6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获得奖励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