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1 产后抑郁症相关影响因素 | 第12-17页 |
1.1 生理因素 | 第12-13页 |
1.1.1 遗传因素 | 第12页 |
1.1.2 神经内分泌因素 | 第12-13页 |
1.1.3 甲状腺功能 | 第13页 |
1.2 社会心理因素 | 第13-15页 |
1.2.1 性格特质与负性生活事件 | 第13-14页 |
1.2.2 家庭关系与社会支持 | 第14页 |
1.2.3 妊娠期心理状况 | 第14-15页 |
1.2.4 年龄、文化程度与经济状况 | 第15页 |
1.3 产科因素 | 第15-17页 |
1.3.1 孕产史和产时情况 | 第15-16页 |
1.3.2 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 | 第16页 |
1.3.3 新生儿情况 | 第16-17页 |
2 产后抑郁症治疗措施 | 第17-22页 |
2.1 药物治疗 | 第17-18页 |
2.1.1 抗抑郁剂治疗 | 第17页 |
2.1.2 中医药治疗 | 第17-18页 |
2.2 心理治疗 | 第18-21页 |
2.2.1 认知行为治疗(CBT) | 第18-19页 |
2.2.2 人际心理治疗(IPT) | 第19-20页 |
2.2.3 行为激活(BA) | 第20-21页 |
2.2.4 正念认知疗法(MBCT) | 第21页 |
2.3 物理治疗 | 第21-22页 |
3 总结与展望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8页 |
致谢 | 第28-2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