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影像诊断学论文--核磁共振成像论文

基于静息态磁共振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脑功能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概述第11-13页
        1.1.1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简介第11-12页
        1.1.2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磁共振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 静息态fMRI概述第13-16页
        1.2.1 静息态fMRI简介第13-14页
        1.2.2 比率低频振荡振幅方法简介第14-15页
        1.2.3 功能网络节点方法简介第15-16页
    1.3 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第16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6-18页
第二章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低频振荡频率依赖性研究第18-31页
    2.1 前言第18-19页
    2.2 数据获取与分析第19-23页
        2.2.1 被试第19页
        2.2.2 临床量表第19页
        2.2.3 数据采集和分析第19-22页
        2.2.4 比率低频振荡振幅计算第22-23页
        2.2.5 统计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第23页
    2.3 数据结果第23-27页
        2.3.1 slow-5 频段的低频振荡振幅第23-24页
        2.3.2 slow-4 频段的低频振荡振幅第24-25页
        2.3.3 和频段(slow-5+slow-4)的低频振荡振幅第25-26页
        2.3.4 相关性结果第26-27页
    2.4 讨论第27-29页
        2.4.1 slow-5 频段的低频振荡振幅第27-28页
        2.4.2 slow-4 频段的低频振荡振幅第28-29页
        2.4.3 slow-4+ slow-5 频段的低频振荡振幅第29页
        2.4.4 运动皮层第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功能网络中心节点的研究第31-40页
    3.1 前言第31-32页
    3.2 数据获取与分析第32-35页
        3.2.1 被试第32页
        3.2.2 临床量表第32页
        3.2.3 数据采集与分析第32-33页
        3.2.4 功能网络构建及中心节点定义第33-34页
        3.2.5 统计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第34-35页
    3.3 数据结果第35-38页
        3.3.1 组内与组间差异第35-36页
        3.3.2 相关性结果第36-38页
    3.4 讨论第38-39页
        3.4.1 功能网络中心节点区域第38页
        3.4.2 内侧前额叶区域第38页
        3.4.3 非内侧前额叶区域第38-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总结和展望第40-43页
    4.1 全文总结第40-41页
    4.2 工作展望第41-43页
致谢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53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3-54页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漫反射光谱检测皮窗模型微血管的血氧饱和度
下一篇:雨蛙素诱导胰腺炎模型的探索及脂肪因子预测持续性器官衰竭的临床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