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哲学原理论文

现代性选择的逻辑—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探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导论第7-13页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第7-10页
        1.1.1 选题依据第7-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研究思路第12-13页
第二章 选择的必要性:现代性批判与走出敌托邦第13-20页
    2.1 现代性及现代技术第13-14页
    2.2 技术的异化与技术合理性批判第14-17页
    2.3 走出敌托邦第17-20页
第三章 选择的可能性:整体论的技术本质观第20-29页
    3.1 技术批判理论的批判对象:技术工具主义与技术实体论第20-22页
        3.1.1 技术工具论第20-21页
        3.1.2 技术实体论第21-22页
    3.2 社会建构主义的启示第22-24页
    3.3 整体论的技术本质观:工具化理论和“场所”理论第24-29页
        3.3.1 工具化理论第24-27页
        3.3.2 技术作为“场所”第27-29页
第四章 选择的途径:技术民主化第29-39页
    4.1 技术民主化的理论基础:技术编码第29-32页
        4.1.1 技术编码的起点第29-30页
        4.1.2 技术编码的内涵第30-31页
        4.1.3 技术编码的相对性和技术转化的可能性第31-32页
    4.2 技术民主化的作用逻辑第32-36页
        4.2.1 技术民主化如何可能:民主的理性化第33-34页
        4.2.2 微政治学:积小成大的力量第34-36页
    4.3 技术民主化的方式第36-39页
        4.3.1 技术民主化的微观途径第36-37页
        4.3.2 技术民主化的宏观方式第37-39页
第五章 选择的目标:替代现有技术第39-49页
    5.1 社会主义:一种新的社会情境第39-42页
        5.1.1 社会主义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中技术的不同发展第39-40页
        5.1.2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途径第40-42页
    5.2 走向文化多元和传统文化现代化第42-44页
        5.2.1 西方现代文化的不足第42-43页
        5.2.2 日本的例证第43-44页
    5.3 技术批判理论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及其理论局限第44-49页
        5.3.1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第45-46页
        5.3.2 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局限性第46-49页
结语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科学观述评
下一篇:企业资源计划(ERP)在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