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质量特性测量及其设备概述 | 第9-10页 |
1.2 大型复杂结构物体质量特性测量的技术特点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课题的选题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1.3.1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 第12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创新点 | 第12-13页 |
1.3.3 完成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2 质量特性测量原理的研究与选用 | 第14-24页 |
2.1 质量 | 第14-15页 |
2.2 质心 | 第15-17页 |
2.3 横偏量 | 第17页 |
2.4 转动惯量 | 第17-20页 |
2.5 测量原理的选用 | 第20-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转动惯量测量的振复摆法研究 | 第24-34页 |
3.1 测量的技术难点 | 第24-25页 |
3.2 扭复摆系统测量原理 | 第25-27页 |
3.3 振复摆法测量方式的提出和理论分析 | 第27-30页 |
3.4 试验验证 | 第30-33页 |
3.4.1 扭复摆装置(系统一) | 第31页 |
3.4.2 振复摆装置(系统二) | 第31-32页 |
3.4.3 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3.5 大型复杂结构物体转动惯量测量技术的确定 | 第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综合测量设备结构设计 | 第34-44页 |
4.1 质量质心测试台 | 第34-38页 |
4.1.1 质量质心测试台总体结构 | 第34页 |
4.1.2 四支点传感器支撑架 | 第34-35页 |
4.1.3 质心偏摆测量机构 | 第35-36页 |
4.1.4 称重传感器顶尖球窝机构 | 第36-37页 |
4.1.5 铸铁平台 | 第37-38页 |
4.2 转动惯量试台 | 第38-42页 |
4.3 测量平台 | 第42页 |
4.4 标准样件 | 第42-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设备误差分析及减小误差措施 | 第44-50页 |
5.1 质量、质心测量误差分析 | 第44-46页 |
5.1.1 质量测量误差分析 | 第44页 |
5.1.2 质心测量误差分析 | 第44-45页 |
5.1.3 提高精度的措施 | 第45-46页 |
5.2 转动惯量 | 第46-49页 |
5.2.1 周期测量引起的误差分析 | 第46-47页 |
5.2.2 构件轴线偏移引起的误差分析 | 第47-48页 |
5.2.3 构件轴线倾斜引起的误差分析 | 第48页 |
5.2.4 减小转动惯量测量误差的措施 | 第48-4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6 测量设备调试及测量结果分析 | 第50-57页 |
6.1 称重传感器系数的标定 | 第50-51页 |
6.2 质心测量距离标定 | 第51-52页 |
6.3 样件测量 | 第52-56页 |
6.3.1 质量测量 | 第52-53页 |
6.3.2 质心测量 | 第53页 |
6.3.3 横偏量测量 | 第53-54页 |
6.3.4 偏航转动惯量测量 | 第54页 |
6.3.5 俯仰转动惯量测量 | 第54-56页 |
6.3.6 滚转转动惯量测量 | 第5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7.1 总结 | 第57页 |
7.2 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A.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
B. 测试系统软件部分界面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