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烟草(菸草)论文

促进贵州毕节烟叶成熟期色素降解技术研究

致谢第4-10页
摘要第10-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0页
    1.1 质体色素第12-14页
        1.1.1 质体色素的生理作用第12页
        1.1.2 烤烟生理期的质体色素变化第12-13页
        1.1.3 烘烤调制过程对烤烟质体色素的影响第13页
        1.1.4 醇化过程对烟叶质体色素的影响第13-14页
    1.2 生态环境对烟叶质体色素的影响第14-15页
        1.2.1 海拔对烟叶质体色素的影响第14页
        1.2.2 光照对烟叶质体色素的影响第14-15页
        1.2.3 土壤对烟叶质体色素的影响第15页
    1.3 栽培措施对质体色素的影响第15-16页
        1.3.1 群体结构对烟株质体色素的影响第15页
        1.3.2 打顶对烟株质体色素的影响第15-16页
        1.3.3 成熟度对烟株质体色素的影响第16页
    1.4 调控措施对烟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第16-17页
        1.4.1 氮素调控对烟叶质体色素的影响第16-17页
        1.4.2 其他调控对烟叶质体色素的影响第17页
    1.5 不同烟叶品种对质体色素的影响第17-18页
    1.6 质体色素与中性致香物质的关系第18-20页
        1.6.1 叶绿素与中性致香物质的关系第18-19页
        1.6.2 类胡萝卜素与中性致香物质的关系第19-20页
2 引言第20-21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1-27页
    3.1 试验设计第21-24页
        3.1.1 不同土壤对烤烟质体色素含量变化规律及中性致香成分的影响第21页
        3.1.2 粘质土壤改良对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成熟期烟叶色素降解和增加香气物质含量效果研究第21-22页
        3.1.3 栽培模式对色素动态变化和成熟期色素降解及质量的影响第22页
        3.1.4 典型土壤不同栽培模式对色素动态变化和成熟期色素降解及质量的影响第22-23页
        3.1.5 烤烟不同时期供氮比例对后期色素降解和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第23页
        3.1.6 成熟期氮素调亏对烟叶后期色素降解和香气及质量的影响第23-24页
        3.1.7 大田水肥一体化对烟叶质体色素及香气物质的影响第24页
        3.1.8 烤烟成熟期物理促熟对质体色素及香气物质的影响第24页
    3.2 指标测定和分析方法第24-27页
        3.2.1 主要农艺性状调查第24-25页
        3.2.2 烤后烟叶取样方法第25页
        3.2.3 烟叶物理特性的测定第25页
        3.2.4 化学成分的测定第25页
        3.2.5 质体色素的测定第25页
        3.2.6 中性致香物质提取及定性定量分析第25-26页
        3.2.7 样品感官质量评吸第26页
        3.2.8 统计分析方法第26-27页
4 结果分析第27-81页
    4.1 土壤质地对烤烟质体色素含量变化规律及中性致香成分的影响第27-33页
        4.1.1 不同质地土壤烟叶田间农艺性状差异分析第27页
        4.1.2 不同质地土壤烟叶色素含量动态变化第27-30页
            4.1.2.1 烟株叶不同时期中、上部烟叶叶绿素a含量变化规律第27-28页
            4.1.2.2 烟株叶不同时期中、上部叶绿素b含量变化趋势第28页
            4.1.2.3 烟叶生长发育过程中中、上部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第28-29页
            4.1.2.4 烟叶生长发育过程中中、上部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第29-30页
        4.1.3 烤前样与烤后样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变化第30页
        4.1.4 不同质地土壤烟叶的物理性状:第30-31页
        4.1.5 不同质地土壤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影响第31页
        4.1.6 不同质地土壤对烟叶中性致香成分的影响第31-33页
        4.1.7 不同质地土壤烟叶对感官评价的影响第33页
    4.2 粘质土壤改良对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成熟期烟叶色素降解和增加香气物质含量效果研究第33-39页
        4.2.1 土壤改良烟叶田间农艺性状差异分析第33-34页
        4.2.2 土壤改良烟叶色素含量动态变化第34-35页
            4.2.2.1 烟株叶不同时期中部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变化规律第34-35页
            4.2.2.2 烟株叶不同时期上部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变化规律第35页
        4.2.3 烤前样与烤后样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变化第35-36页
        4.2.4 土壤改良对烤烟烟叶物理性状的影响:第36-37页
        4.2.5 土壤改良对烤烟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第37页
        4.2.6 土壤改良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影响第37-38页
        4.2.7 土壤改良对烟叶中性致香成分的影响第38-39页
        4.2.8 土壤改良对烟叶对感官评价的影响第39页
    4.3 栽培模式对色素动态变化和成熟期色素降解及质量的影响第39-47页
        4.3.1. 不同栽培模式对田间农艺性状的影响第39-40页
        4.3.2 不同栽培模式对色素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第40-42页
            4.3.2.1 不同生长期中、上部烟叶叶绿素a含量变化规律第40页
            4.3.2.2 不同生长期中、上部烟叶叶绿素b含量变化规律第40-41页
            4.3.2.3 不同生长期中、上部烟叶总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第41-42页
            4.3.2.4 不同生长期中、上部烟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规律第42页
        4.3.3 烤前样与烤后样质体色素变化规律第42-43页
        4.3.4 不同栽培模式对物理特性的影响第43-44页
        4.3.5 不同移栽模式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第44页
        4.3.6 不同栽培模式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第44-45页
        4.3.7 不同移栽模式对烟叶中性致香成分的影响第45-46页
        4.3.8 不同栽培模式对烟叶感官评价的影响第46-47页
    4.4 典型土壤不同栽培模式对色素动态变化和成熟期色素降解及质量的影响第47-60页
        4.4.1 不同栽培模式对田间农艺性状的影响第47-48页
        4.4.2 不同栽培模式对色素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第48-51页
            4.4.2.1 不同生长期不同叶位烟叶叶绿素b含量变化规律第48-49页
            4.4.2.2 不同生长期不同叶位烟叶叶绿素b含量变化规律第49页
            4.4.2.3 不同生长期不同叶位烟叶总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第49-50页
            4.4.2.4 不同生长期不同叶位烟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规律第50-51页
        4.4.3 不同移栽模式对烟叶烤前样与烤后样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第51-52页
        4.4.4 不同栽培模式对物理特性的影响第52-53页
        4.4.5 不同移栽模式对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第53-54页
        4.4.6 不同移栽模式对烟叶常规成分的影响第54-55页
        4.4.7 不同移栽模式对烟叶香气成分的影响第55-59页
            4.4.7.1 不同移栽模式对11叶位、15叶位香气成分的影响第55-56页
            4.4.7.2 不同移栽模式对17叶位、19叶位、21叶位香气成分的影响第56-58页
            4.4.7.3 不同移栽模式对上部叶倒2叶位、倒4叶位香气成分的影响第58-59页
        4.4.8 不同移栽模式对烟叶不同部位感官评价的影响第59-60页
    4.5 烤烟不同时期供氮比例对后期色素降解和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第60-67页
        4.5.1 不同氮素供应模式农艺性状调查第60页
        4.5.2 不同氮素供应模式对质体色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第60-62页
            4.5.2.1 不同处理中、上部叶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含量动态变化第60-62页
            4.5.2.2 不同处理中、上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动态变化第62页
        4.5.3. 不同氮素模式下烘烤前烤后质体色素含量变化第62-64页
        4.5.4 不同氮素供应模式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第64页
        4.5.5 不同氮素供应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第64-65页
        4.5.6 不同氮素模式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成分的影响第65-67页
    4.6 成熟期氮素调亏对烟叶后期色素降解和香气及质量的影响第67-70页
        4.6.1 成熟期氮素调亏烟叶烤前烤后质体色素含量变化第67-68页
        4.6.2 成熟期氮素调亏烟叶物理性状第68页
        4.6.4 成熟期氮素调亏烟叶化学成分第68-69页
        4.6.5 成熟期氮素调亏对上部烟叶香气成分的影响第69-70页
    4.7 大田水肥一体化对烟叶质体色素及香气物质的影响第70-75页
        4.7.1 水肥一体化烟叶田间农艺性状差异分析第70-71页
        4.7.2 水肥一体化土壤烟叶色素含量动态变化第71-72页
            4.7.2.1 烟株叶不同时期中部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变化规律第71页
            4.7.2.2 烟株叶不同时期上部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变化规律第71-72页
        4.7.3 水肥一体化对烤前样与烤后样烟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第72-73页
        4.7.4 水肥一体化对烤烟烟叶物理性状的影响:第73页
        4.7.5 水肥一体化对烤烟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第73-74页
        4.7.6 水肥一体化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影响第74页
        4.7.7 水肥一体化对上部烟叶中性致香成分的影响第74-75页
        4.7.8 水肥一体化对烟叶对感官评价的影响第75页
    4.8 不同环割方式对质体色素及香气物质的影响第75-81页
        4.8.1 不同环割方式对烟株中部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第75-76页
        4.8.2 不同环割方式对烟株上部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第76-77页
        4.8.3 不同环割方式烟叶烤前烤后质体色素含量变化第77-78页
        4.8.4 不同环割方式烟叶化学成分第78页
        4.8.5 不同环割方式对烤烟上部烟叶香气成分的影响第78-79页
        4.8.6 不同环割对烟叶感官评价的影响第79-81页
5 结果与讨论第81-86页
    5.1 不同土壤对烤烟质体色素含量变化规律及中性致香成分的影响第81页
    5.2 粘质土壤改良对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成熟期烟叶色素降解和增加香气物质含量效果研究第81-82页
    5.3 栽培模式对色素动态变化和成熟期色素降解及质量的影响第82-83页
    5.4 典型土壤不同栽培模式对色素动态变化和成熟期色素降解及质量的影响第83-84页
    5.5 烤烟不同时期供氮比例对后期色素降解和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第84页
    5.6 成熟期氮素调亏对烟叶后期色素降解和香气及质量的影响第84-85页
    5.7 大田水肥一体化对烟叶质体色素及香气物质的影响第85页
    5.8 烤烟成熟期物理促熟对质体色素及香气物质的影响第85-86页
结论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5页
英文摘要第95-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碳基土壤修复肥对江西烤烟内在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下一篇:减量施氮对不同类型氮效率小麦品种氮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