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尾矿场周边土壤与植被重金属污染现状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金矿开发与环境污染问题 | 第8页 |
·重金属污染危害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实践价值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治理研究 | 第11页 |
·重金属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 第11页 |
·重金属富集与超积累植物研究 | 第11-12页 |
·重金属迁移转化机理研究 | 第12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治理研究 | 第12-13页 |
·重金属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 第13页 |
·重金属富集与超积累植物研究 | 第13-14页 |
·重金属迁移转化机理研究 | 第14页 |
·矿山重金属污染研究 | 第14-15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技术路线 | 第15-20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5-16页 |
·尾矿区分布与环境污染现状 | 第16-18页 |
·采取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3 样品采集及基本性质的测定与分析 | 第20-25页 |
·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 第20-22页 |
·土壤及尾砂采样 | 第20页 |
·代表性植物采样 | 第20-22页 |
·含水率的测定 | 第22-23页 |
·PH 值的测定与分析 | 第23-25页 |
4 土壤与尾砂重金属全量分析及评价 | 第25-32页 |
·样品全量测定 | 第25-26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 | 第26-27页 |
·土壤重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 | 第27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 第27-31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7-28页 |
·地积累指数评价法 | 第28-29页 |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5 土壤及尾砂重金属形态研究 | 第32-41页 |
·TESSIER 形态连续提取法测试步骤 | 第32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 | 第32-34页 |
·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规律 | 第34-36页 |
·生物有效性研究 | 第36-40页 |
·影响因素 | 第36-38页 |
·重金属形态与有效性的分析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6 植物重金属全量分析及评价 | 第41-46页 |
·样品总量测定 | 第41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植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 | 第41-42页 |
·植物与土壤中重金属的相关性 | 第42页 |
·植物的富集特征及转移能力 | 第42-44页 |
·植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 第44-45页 |
·评价方法 | 第44页 |
·评价标准和质量分级标准 | 第44-45页 |
·评价结果与讨论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7 重金属迁移转化机理的探讨 | 第46-51页 |
·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方式 | 第46-47页 |
·影响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因素 | 第47页 |
·五种元素的迁移转化机理 | 第47-51页 |
·Cu 的迁移转化 | 第47-48页 |
·Zn 的迁移转化 | 第48页 |
·Pb 的迁移转化 | 第48-49页 |
·Cd 的迁移转化 | 第49页 |
·Cr 的迁移转化 | 第49-51页 |
8 结论 | 第51-53页 |
·总结 | 第51-52页 |
·建议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