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41页 |
1.1 引言 | 第9-11页 |
1.2 铑纳米结构的研究进展 | 第11-23页 |
1.2.1 铑纳米结构的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2 合成形貌可控的铑纳米结构 | 第13-21页 |
1.2.3 铑纳米结构的前景展望 | 第21-23页 |
1.3 二维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3-32页 |
1.3.1 二维材料的研究背景 | 第23-26页 |
1.3.2 二维材料的合成方案 | 第26-30页 |
1.3.3 二维材料的优化策略 | 第30-32页 |
1.4 二维贵金属片层材料 | 第32-38页 |
1.4.1 二维贵金属片层材料的合成方案 | 第32-37页 |
1.4.2 铑纳米片材料的优势 | 第37-38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38-40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40-41页 |
第2章 铑纳米枝状结构:高性能甲醇氧化电催化剂 | 第41-55页 |
2.1 引言 | 第4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2.2.1 试验药品 | 第41-42页 |
2.2.2 样品制备 | 第42页 |
2.2.3 表征手段 | 第42-43页 |
2.2.4 电化学测试 | 第43页 |
2.3 分析与讨论 | 第43-54页 |
2.3.1 超薄铑纳米片的形貌 | 第43-44页 |
2.3.2 铑纳米枝状结构的形貌 | 第44-46页 |
2.3.3 铑纳米枝状结构的形成机理 | 第46-49页 |
2.3.4 铑纳米枝状结构对甲醇氧化的催化性能 | 第49-5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3章 金铑核壳结构:优良的水合肼分解产氢催化剂 | 第55-73页 |
3.1 引言 | 第55-5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6-58页 |
3.2.1 样品制备 | 第56页 |
3.2.2 金铑核壳结构的合成 | 第56页 |
3.2.3 表征手段和性能测试 | 第56-58页 |
3.3 分析与讨论 | 第58-72页 |
3.3.1 金铑核壳结构的形貌 | 第58-60页 |
3.3.2 金铑核壳结构的形成机理 | 第60-63页 |
3.3.3 形成金铑核壳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63-65页 |
3.3.4 金铑核壳结构催化水合肼分解产氢 | 第65-7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4章 空心铑纳米结构:高效的直接醇类碱性燃料电池电催化剂 | 第73-91页 |
4.1 前言 | 第73-7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4-76页 |
4.2.1 试剂 | 第74页 |
4.2.2 空心铑纳米结构的制备 | 第74-75页 |
4.2.3 表征手段和测试方法 | 第75-76页 |
4.3 分析与讨论 | 第76-89页 |
4.3.1 空心铑纳米结构的形貌表征 | 第76-79页 |
4.3.2 空心铑纳米结构的形成过程 | 第79-80页 |
4.3.3 空心铑纳米结构的甲醇电催化性能 | 第80-87页 |
4.3.4 空心铑纳米结构对其他醇类小分子的电催化性能 | 第87-8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5章 超薄铑纳米片/石墨烯杂化物:可替代商业化铂/碳的甲醇氧化电催化剂 | 第91-105页 |
5.1 引言 | 第91-9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2-93页 |
5.2.1 样品制备 | 第92页 |
5.2.2 铑纳米片/石墨烯杂化物的制备 | 第92页 |
5.2.3 表征手段和电化学测试 | 第92-93页 |
5.3 分析与讨论 | 第93-103页 |
5.3.1 铑纳米片/石墨烯杂化物的形貌 | 第93-96页 |
5.3.2 铑纳米片/石墨烯杂化物的表面分析 | 第96-99页 |
5.3.3 铑纳米片/石墨烯杂化物的电催化甲醇氧化性能 | 第99-10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