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2页 |
1.1 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 | 第8页 |
1.2 缺血性脑卒中后丘脑继发性远隔损害 | 第8-9页 |
1.3 GLP-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 第9-11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2-23页 |
2.1 实验方案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2.2 材料 | 第13-15页 |
2.2.1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2.2.2 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13-14页 |
2.2.3 主要仪器及来源 | 第14页 |
2.2.4 主要溶液及其配制 | 第14-1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5-23页 |
2.3.1 实验动物分组 | 第15页 |
2.3.2 建立局灶性大脑皮质梗死大鼠模型 | 第15-16页 |
2.3.3 干预措施 | 第16页 |
2.3.4 神经功能评价 | 第16页 |
2.3.5 石蜡脑组织切片的制备 | 第16-17页 |
2.2.6 尼氏染色(Nisslstaining) | 第17页 |
2.3.7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丘脑Aβ | 第17-18页 |
2.3.8 免疫荧光检测丘脑NeuN、GFAP及Iba-1 | 第18-19页 |
2.3.9 TUNEL法检测丘脑部位细胞凋亡 | 第19页 |
2.3.10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丘脑Bcl-2和Bax蛋白 | 第19-21页 |
2.3.11 图像分析与定量 | 第21-22页 |
2.3.12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3-31页 |
3.1 感觉功能评价结果 | 第23页 |
3.2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丘脑Aβ的结果 | 第23-24页 |
3.3 尼氏染色检测同侧丘脑神经元的丢失 | 第24-25页 |
3.4 免疫荧光检测同侧丘脑NeuN结果 | 第25-26页 |
3.5 免疫荧光检测GFAP结果 | 第26-27页 |
3.6 免疫荧光检测Iba-1结果 | 第27-28页 |
3.7 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 第28-29页 |
3.8 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水平结果 | 第29-3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1-37页 |
4.1 动物的选择及MCAO模型的制备 | 第31页 |
4.2 利拉鲁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的感觉功能损害 | 第31-32页 |
4.3 局灶性脑梗死后同侧丘脑Aβ的异常沉积和继发性损害 | 第32-33页 |
4.4 GLP-1减少Aβ沉积的可能机制 | 第33-34页 |
4.5 GLP-1的抗炎作用 | 第34-35页 |
4.6 GLP-1与细胞凋亡 | 第35页 |
4.7 本研究课题的创新及不足 | 第35-3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附录:缩略词表 | 第43-44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