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3页 |
1.1 癌症现状及治疗 | 第11-12页 |
1.1.1 癌症现状 | 第11页 |
1.1.2 癌症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1.2 药物输送系统 | 第12-17页 |
1.3 壳聚糖和透明质酸 | 第17-18页 |
1.3.1 壳聚糖 | 第17页 |
1.3.2 透明质酸 | 第17-18页 |
1.4 课题的提出 | 第18-23页 |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2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3 特色与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核层季铵盐壳聚糖-苯硼酸的合成与表征 | 第23-38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试剂与仪器 | 第24-26页 |
2.2.1 试剂与药品 | 第24-25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2.3.1 季铵盐壳聚糖(HTCC)的合成 | 第26页 |
2.3.2 苯硼酸键合季铵盐壳聚糖(HTCC-FPBA)的合成 | 第26页 |
2.3.3 HTCC-FPBA载药纳米粒子(SNX@HTCC-FPBANPs)的制备 | 第26-27页 |
2.3.4 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 | 第27页 |
2.3.5 纳米粒子的动态激光散射(DLS)表征 | 第27页 |
2.3.6 临界胶束浓度(CMC)表征 | 第27页 |
2.3.7 透射电镜(TEM)观察 | 第27页 |
2.3.8 载药量与包封率测定 | 第27-28页 |
2.3.9 稳定性分析 | 第28页 |
2.3.10 体外药物释放实验 | 第28-29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2.4.1 ~1H-NMR分析 | 第29-31页 |
2.4.2 粒径与表面电荷分析 | 第31-32页 |
2.4.3 临界胶束浓度分析 | 第32-33页 |
2.4.4 形貌观察 | 第33页 |
2.4.5 载药量与包封率分析 | 第33-35页 |
2.4.6 稳定性分析 | 第35-36页 |
2.4.7 体外药物释放分析 | 第36-37页 |
2.5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核壳结构载药纳米粒子的构建与性能 | 第38-52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9-40页 |
3.2.1 试剂和药品 | 第39页 |
3.2.2 主要仪器 | 第39-4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3.3.1 聚乙二醇修饰的透明质酸衍生物(HA-PEG)的合成 | 第40页 |
3.3.2 壳层甲基丙烯酯化的透明质酸-聚二乙醇衍生物(mHA-PEG)的合成 | 第40页 |
3.3.3 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 | 第40页 |
3.3.4 核壳结构载药纳米粒子(SNX@HTCC-FPBA/mHA-PEGNPs)的制备 | 第40-41页 |
3.3.5 动态激光散射(DLS)表征 | 第41页 |
3.3.6 TEM观察 | 第41页 |
3.3.7 稳定性表征 | 第41-42页 |
3.3.8 ATP/Hyals双重刺激响应性药物释放实验 | 第42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2-51页 |
3.4.1 ~1H-NMR分析 | 第42-44页 |
3.4.2 粒径与表面电荷分析 | 第44-45页 |
3.4.3 形貌分析 | 第45页 |
3.4.4 稳定性分析 | 第45-49页 |
3.4.5 ATP/Hyals双重刺激响应性药物释放分析 | 第49-50页 |
3.4.6 药物释放后的纳米粒子形貌分析 | 第50-51页 |
3.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生物学评价 | 第52-64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2-53页 |
4.2.1 试剂和药品 | 第52-53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3页 |
4.3 血液相容性测定 | 第53-54页 |
4.3.1 全血凝血时间测定 | 第53页 |
4.3.2 溶血率测定 | 第53-54页 |
4.3.3 BSA吸附实验 | 第54页 |
4.4 体外细胞实验 | 第54-56页 |
4.4.1 细胞培养 | 第54-55页 |
4.4.2 细胞吞噬实验 | 第55页 |
4.4.3 细胞毒性实验 | 第55-56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56-63页 |
4.5.1 凝血时间分析 | 第56-57页 |
4.5.2 溶血率分析 | 第57-58页 |
4.5.3 BSA吸附分析 | 第58-59页 |
4.5.4 细胞吞噬观察 | 第59-60页 |
4.5.5 细胞毒性分析 | 第60-63页 |
4.6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页 |